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流程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第17-23页
    2.1 生产线平衡第17-18页
        2.1.1 生产线平衡的概念第17页
        2.1.2 生产线平衡的指标第17-18页
    2.2 生产流程优化的常用方法第18-19页
        2.2.1 精益生产方式第18页
        2.2.2 ECRS四大原则第18-19页
        2.2.3 5WIH技术第19页
    2.3 生产物流优化第19-21页
        2.3.1 物料搬运系统的概念第19-20页
        2.3.2 系统搬运分析(SHA)第20-21页
    2.4 瓶颈理论第21-23页
        2.4.1 瓶颈理论的概念第21页
        2.4.2 TOC三大基础工具第21-23页
第3章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流程优化前情况分析第23-38页
    3.1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概况第23-25页
        3.1.1 H公司简介第23-24页
        3.1.2 发动机生产车间概况第24-25页
    3.2 H公司汽车发动机优化前的产能情况第25-27页
        3.2.1 H公司汽车发动机的目标产能与实际产能第25-26页
        3.2.2 H公司汽车发动机的客户订单需求第26-27页
    3.3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优化前的情况第27-32页
        3.3.1 装配线的工位及工艺流程第27-30页
        3.3.2 装配线的配套物流第30页
        3.3.3 测试台的工作流程第30-32页
    3.4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优化前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4.1 生产线布局不合理第32-33页
        3.4.2 装配线工位不平衡第33页
        3.4.3 配套物流效率低第33-34页
        3.4.4 测试台工作效率低第34页
    3.5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优化前瓶颈分析第34-38页
        3.5.1 装配线瓶颈工序的确定第34-35页
        3.5.2 测试台瓶颈工序的确定第35-36页
        3.5.3 瓶颈工序产生的原因第36-38页
第4章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流程优化措施实施及成效分析第38-57页
    4.1 流程优化的目标第38页
    4.2 装配线的优化措施实施第38-47页
        4.2.1 装配线设施布局的优化第38-41页
        4.2.2 装配线工位工序的优化第41-44页
        4.2.3 装配线配套物流的优化第44-47页
    4.3 测试台区域优化实施第47-51页
        4.3.1 测试台设施布局的优化第47-48页
        4.3.2 测试台工序的优化第48-51页
    4.4 5S现场管理改善第51-54页
        4.4.1 5S现场改善的实施步骤第51-53页
        4.4.2 5S现场改善的实施效果第53-54页
    4.5 H公司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流程优化的成效分析第54-57页
        4.5.1 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的产能评价第54-55页
        4.5.2 汽车发动机测试台的测试能力评价第55-56页
        4.5.3 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的平衡率评价第56-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论文研究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钢二高炉炉缸水系统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精益思想的B公司LZ产品生产线流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