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催乳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第13-17页 |
1.1 催乳素受体的基因的定位和基因结构 | 第13-14页 |
1.2 催乳素受体基因的表达及作用 | 第14-15页 |
1.3 催乳素受体的生理功能 | 第15页 |
1.4 PRLR基因多态性研究 | 第15-16页 |
1.5 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的关系 | 第16-17页 |
2 牛生长激素基因(GH)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2.1 生长激素基因的的定位和结构 | 第17-18页 |
2.2 生长激素的多态性与生产相关性研究 | 第18-20页 |
3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系统的研究状况 | 第20-25页 |
3.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 第20-23页 |
3.2 IGF-1的分子结构和定位 | 第23页 |
3.3 IGF-1的基因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 第23-24页 |
3.4 IGF-1的基因多型性与牛的生产性能 | 第24-25页 |
4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及趋势 | 第25-26页 |
4.1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及趋势 | 第25-26页 |
4.2 分子标记在牛育种中的应用 | 第26页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水牛和奶牛催乳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研究 | 第27-52页 |
前言 | 第27-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1.1 材料 | 第29-31页 |
1.2 方法 | 第31-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2.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2.2 PCR-SSCP分析、差异片段测序 | 第37-43页 |
3 水牛PRLR基因多态位点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3-47页 |
3.1 四个牛群种PRLR基因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 | 第43-44页 |
3.2 PRLR基因遗传信息分析 | 第44-46页 |
3.3 水牛PRLR基因多态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验 | 第46-47页 |
4 PRLR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7-50页 |
4.1 不同多态位点的不同基因型最小二乘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47-50页 |
4.2 PRLREXON3、5和10基因多态位点对产奶性能的方差分析 | 第50页 |
5 讨论 | 第50-52页 |
5.1 水牛群体PRLR基因遗传特性分析 | 第50-51页 |
5.2 水牛PRLR基因多态与泌乳性能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水牛和奶牛GH基因SNPs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 第52-61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1.1 材料 | 第53页 |
1.2 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2.1 水牛GH基因五个SNPs位点的多态情况 | 第54-56页 |
2.2 GH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56-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水牛IGF-1 SNPs多态性的研究 | 第61-70页 |
前言 | 第61-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2.1 水牛IGF-1五个SNPs位点的多态情况 | 第63-64页 |
2.2 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64-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3.1 水牛群体IGF-1基因的遗传特征分析 | 第68页 |
3.2 IGF-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奶性能的关联性讨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