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具生理活性平榛内生菌株的筛选与诱变育种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内生菌多样性第11-12页
    1.2 内生菌鉴定第12-13页
    1.3 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第13-15页
        1.3.1 抗微生物活性第13页
        1.3.2 抗肿瘤活性第13-14页
        1.3.3 抗氧化活性第14页
        1.3.4 其他活性第14-15页
    1.4 诱变育种第15-16页
        1.4.1 物理诱变第15页
        1.4.2 化学诱变第15-1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第2章 平榛内生菌的分离纯化第17-26页
    2.1 平榛概述第17页
    2.2 材料第17-19页
        2.2.1 来源第17-18页
        2.2.2 培养基配方第18页
        2.2.3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2.4 主要仪器第19页
    2.3 方法第19-20页
        2.3.1 平榛树皮的表面消毒及效果检验第19页
        2.3.2 内生菌分离纯化第19-20页
    2.4 结果第20-22页
        2.4.1 表面消毒检验结果第20页
        2.4.2 内生菌分离纯化结果第20-22页
    2.5 讨论第22-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产辅酶Q10平榛内生菌的筛选及诱变育种第26-40页
    3.1 辅酶Q10概述第26页
    3.2 材料第26-27页
        3.2.1 主要试剂第26-27页
        3.2.2 主要仪器第27页
    3.3 方法第27-31页
        3.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第27-28页
        3.3.2 质谱法鉴定第28页
        3.3.3 菌株种属鉴定第28-29页
        3.3.4 诱变育种第29-31页
    3.4 结果第31-36页
        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结果第31页
        3.4.2 质谱法鉴定结果第31-32页
        3.4.3 JH-1a菌株种属鉴定结果第32-33页
        3.4.4 JH-1a菌株诱变育种结果第33-36页
    3.5 讨论第36-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平榛内生菌Jl-5抗PRRSV活性研究第40-60页
    4.1 概述第40-41页
    4.2 材料第41-44页
        4.2.1 毒株、细胞和单抗第41页
        4.2.2 主要试剂第41-42页
        4.2.3 主要仪器第42-43页
        4.2.4 常用试剂配方第43-44页
    4.3 方法第44-49页
        4.3.1 产黄酮菌株的筛选第44页
        4.3.2 病毒液在Marc-145细胞上的病毒滴度测定第44页
        4.3.3 内生菌粗提物最大安全浓度测定第44-45页
        4.3.4 内生菌粗提物对PRRSV抑制作用的测定第45页
        4.3.5 内生菌粗提物对PRRSV的直接灭活试验第45-49页
        4.3.6 内生菌粗提物阻断PRRSV吸附试验第49页
        4.3.7 内生菌粗提物抑制PRRSV复制试验第49页
    4.4 结果第49-57页
        4.4.1 产黄酮菌株的筛选结果第49-50页
        4.4.2 病毒液的病毒滴度测定结果第50页
        4.4.3 Jl-5菌株粗提物最大安全浓度测定结果第50-51页
        4.4.4 Jl-5菌株粗提物对PRRSV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第51-52页
        4.4.5 Jl-5菌株粗提物对PRRSV的直接灭活作用第52-54页
        4.4.6 Jl-5菌株粗提物对PRRSV吸附的影响第54-55页
        4.4.7 Jl-5菌株粗提物对PRRSV复制的影响第55-57页
    4.5 讨论第57-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桑叶挥发油活性成分对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化产品评估和再设计--以交通银行“二元凸式”产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