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8页 |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18-20页 |
第2章“营改增”及相关知识概述 | 第20-25页 |
2.1 地方税收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地方税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地方税收收入概念 | 第20-21页 |
2.2“营改增”发展的必然性 | 第21-22页 |
2.3“营改增”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 | 第22-25页 |
2.3.1 对营业税的影响 | 第23页 |
2.3.2 对增值税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对城建税的影响 | 第24页 |
2.3.4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3章 A省“营改增”现状及对税收收入影响分析 | 第25-33页 |
3.1 A省“营改增”政策概述 | 第25-27页 |
3.1.1 政策简介 | 第25页 |
3.1.2 政策效果 | 第25-26页 |
3.1.3 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2 A省“营改增”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3.2.1 2009-2016年A省地方税收收入 | 第28-31页 |
3.2.2“营改增”对地方税收收入影响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营改增”对A省地方税收收入影响模拟测算 | 第33-45页 |
4.1 测算方法选择 | 第33页 |
4.2 相关前提假定 | 第33-39页 |
4.2.1 行业划分 | 第33-34页 |
4.2.2 税率选择 | 第34-36页 |
4.2.3 数据选取 | 第36-37页 |
4.2.4 税基界定 | 第37-38页 |
4.2.5 其他假定 | 第38-39页 |
4.3 模拟估算过程 | 第39-42页 |
4.3.1 原营业税行业“营改增”前营业税 | 第39页 |
4.3.2 原营业税行业“营改增”后增值税 | 第39-41页 |
4.3.3 原增值税行业“营改增”后进项抵扣增加 | 第41-42页 |
4.4 估算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4.1 流转税变动 | 第42页 |
4.4.2 流转税变动引起城建税变动 | 第42-43页 |
4.4.3 流转税增减引起所得税变动 | 第43页 |
4.4.4“营改增”引起地方税收收入变动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营改增”后完善A省地方税收收入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5.1 改革增值税分享比例 | 第45-47页 |
5.1.1 分享比例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 第45-46页 |
5.1.2 分享比例改革的测算与建议 | 第46-47页 |
5.2 培育地方主体税种 | 第47-49页 |
5.2.1 近期以消费税为主体税种 | 第47-48页 |
5.2.2 远期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 | 第48-49页 |
5.3 强化地方税收保障 | 第49-51页 |
5.3.1 强化税收保障的领导机制 | 第49-50页 |
5.3.2 强化协税部门的配合责任 | 第50页 |
5.3.3 完善税务部门的主管机制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