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以天津市L街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3-3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3-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4-17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7-2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0-25页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5-28页
        一、研究方法第25-26页
        二、研究思路第26-27页
        三、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四节 基本概念第28-32页
        一、城镇化第28-29页
        二、“村改居”社区第29-31页
        三、“村改居”社区治理第31-32页
    第五节 涉及的主要理论第32-36页
        一、有限政府理论第32-34页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第34-35页
        三、民主协同治理理论第35-36页
    第六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限度第36-38页
        一、论文的创新点第36页
        二、研究工作上的限度第36-38页
第一章 L街“村改居”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治理的现状第38-79页
    第一节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基本状况第38-41页
        一、中国“村改居”社区的总体发展状况第38-39页
        二、天津市“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概况第39-41页
    第二节 L街的基本情况与调研状况分析第41-61页
        一、个案选择和调研过程第41-42页
        二、L街的基本情况第42-43页
        三、L街调研的具体情况分析第43-61页
    第三节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发展历程第61-71页
        一、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第61-63页
        二、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主要举措第63-69页
        三、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第69-71页
    第四节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特点第71-75页
        一、社区治理形势复杂化第71-72页
        二、精英能者治理稳定化第72-73页
        三、网格型管理模式常态化第73-74页
        四、民主协同治理主体多元化第74-75页
    第五节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第75-79页
        一、社区党组织第75-76页
        二、社区居委会第76页
        三、集体经济组织第76-77页
        四、社区自组织第77-79页
第二章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第79-90页
    第一节 治理权力高度集中于精英能者第79-81页
        一、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失效第80-81页
        二、治理的良性秩序建构受阻第81页
        三、治理的可持续性严重受限第81页
    第二节 集体经济改制遗留的运作治理难题第81-83页
        一、集体经济资产量化不清第82页
        二、组织成员界定模糊第82-83页
        三、组织运营管理机制封闭滞后第83页
        四、组织内部监管机构设置不科学第83页
    第三节 治理关系网络缺乏信任和参与第83-85页
        一、居民信任度呈下降趋势第84页
        二、居民缺乏参与治理意识第84-85页
        三、居民参与治理主导性弱第85页
    第四节 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权责模糊第85-87页
        一、自治组织运作过度行政化第86页
        二、村居组织权责模糊且合作意识弱第86-87页
    第五节 自组织作用有限且发展势头弱化第87-90页
        一、自组织数量及作用有限第88页
        二、自组织发展势头弱化第88-90页
第三章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90-98页
    第一节 权力制度与组织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第90-92页
        一、权力制度设计有待优化第90-91页
        二、集体产权改制规定尚待明晰第91页
        三、治理主体权责界定不明确第91-92页
    第二节 精英魅力型治理方式单一封闭第92-93页
        一、精英能人治理模式较封闭第92页
        二、集体经济改制手段单一第92页
        三、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第92-93页
    第三节 治理主体意识淡薄且归属感偏低第93-95页
        一、村转居后居民意识薄弱第93-94页
        二、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偏低第94-95页
    第四节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混乱第95-96页
        一、治理组织职能定位不明确第95-96页
        二、多元治理主体关系凸现冲突第96页
    第五节 自组织整合发展动力不足第96-98页
        一、自组织整合资源能力弱第96-97页
        二、自组织发展空间有限第97-98页
第四章 L街“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第98-114页
    第一节 健全治理制度设计与法律规范第98-102页
        一、优化权力模式与治理机制第98-100页
        二、明晰集体产权改制规范第100-102页
        三、规范组织职能与权责的法律第102页
    第二节 改进封闭的治理方式与手段第102-106页
        一、改良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模式第103-104页
        二、多渠道强化专业型人才建设第104-106页
    第三节 构筑信任与参与治理关系网络第106-108页
        一、培育居民参与治理意识第106-107页
        二、提高居委会专业治理能力第107-108页
        三、强化社区服务职能导向第108页
    第四节 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架构第108-111页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第109页
        二、理顺街道与居委会的关系第109-110页
        三、厘清政、社、经组织的职能运作第110-111页
        四、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协作第111页
    第五节 提升自组织能力与增强外部支持第111-114页
        一、加强自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第112页
        二、增强社区的支持与保障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7页
    第一节 “村改居”社区的发展特点与问题第114-115页
        一、“村改居”社区的发展特点第114-115页
        二、“村改居”社区的问题第115页
    第二节 “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对策与前景第115-117页
        一、“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对策第115-116页
        二、“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前景第116-117页
附录A:“村改居”社区治理状况调查问卷第117-120页
附录B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8页
    中文著作第123-124页
    中文论文第124-127页
    英文论文第127页
    其他类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出价潜力、竞价潜力与奖赏性楔子战略的成败
下一篇:城市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无锡市江溪街道社会组织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