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一体化的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4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理实一体化综述 | 第12-15页 |
2.教学模式综述 | 第15-19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模式 | 第19-20页 |
2.教学模式 | 第20页 |
3.理实一体化 | 第20-22页 |
4.《机械制造技术》课程 | 第22页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2-24页 |
1.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 第24-27页 |
(一)教学模式特点 | 第24页 |
(二)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区别 | 第24-25页 |
(三)教学实施条件 | 第25页 |
1.课程开发 | 第25页 |
2.师资培养 | 第25页 |
3.教材编写 | 第25页 |
(四)教学流程 | 第25-27页 |
1.教学准备 | 第26页 |
2.教学实施 | 第26页 |
3.教学反馈 | 第26-27页 |
三、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 第27-37页 |
(一)教学现状调查 | 第27-32页 |
1.调查目的 | 第27页 |
2.调查问卷设计 | 第27页 |
3.调查对象 | 第27页 |
4.调查方式 | 第27-28页 |
5.调查结果 | 第28-32页 |
(二)教学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1.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32-33页 |
2.教学方向 | 第33页 |
3.教师实践能力低 | 第33页 |
4.教学设备 | 第33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1.基础现状 | 第33-34页 |
2.教学侧重方向 | 第34页 |
3.教师团队结构 | 第34页 |
4.教学内容 | 第34-35页 |
(四)教学改进措施 | 第35-37页 |
1.教学模式转化 | 第35页 |
2.教学资源更新 | 第35页 |
3.重建教师团队结构 | 第35-36页 |
4.规划科学教学目标 | 第36页 |
5.教材内容更新 | 第36-37页 |
四、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 第37-45页 |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第37页 |
1.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 第37页 |
2.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 第37页 |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1.能力本位原则 | 第38页 |
2.工作导向原则 | 第38页 |
3.教学中心原则 | 第38-39页 |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 第39页 |
1.中职学生能力特点 | 第39页 |
2.教学改革方向 | 第39页 |
(四)教学内容设计 | 第39-41页 |
1.教学环境设计 | 第39-40页 |
2.教学流程设计 | 第40页 |
3.教学过程组织 | 第40-41页 |
(五)教学方法 | 第41-42页 |
1.项目教学法 | 第41页 |
2.案例教学法 | 第41页 |
3.模拟教学法 | 第41-42页 |
(六)教学考核 | 第42-45页 |
1.教学考核体系 | 第42页 |
2.教学评估方向 | 第42-43页 |
3.教学评价标准 | 第43-45页 |
五、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实践 | 第45-57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45-50页 |
1.学习任务分析 | 第45-46页 |
2.教学目标 | 第46-47页 |
3.教学策略的选择 | 第47页 |
4.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 第47-48页 |
5.教学过程 | 第48-50页 |
6.教学评价 | 第50页 |
(二)教学活动 | 第50-53页 |
1.教学活动1:工作任务分析及工艺卡制定 | 第50-51页 |
2.教学活动2: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 | 第51-52页 |
3.教学活动3:传动齿轮轴的检验与质量分析 | 第52-53页 |
4.教学活动4:工作总结与评价 | 第53页 |
(三)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分析 | 第53-55页 |
(四)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总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