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企业转型升级 | 第19页 |
2.1.2 港口企业转型升级 | 第19-20页 |
2.2 港口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页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页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1-25页 |
2.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2-23页 |
2.3.2 系统动力学在企业转型中的应用 | 第23页 |
2.3.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的步骤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 第26-38页 |
3.1 秦皇岛港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1 港口概况 | 第26页 |
3.1.2 业务概况 | 第26-28页 |
3.2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动因 | 第28-33页 |
3.2.1 周边港口间竞争加剧 | 第28-29页 |
3.2.2 港口运输货类单一 | 第29-30页 |
3.2.3 港口软实力较低 | 第30-31页 |
3.2.4 经济效益严重下滑 | 第31-32页 |
3.2.5 港城之间的矛盾冲突 | 第32-33页 |
3.3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3-37页 |
3.3.1 基础设施方面 | 第33-34页 |
3.3.2 技术创新方面 | 第34页 |
3.3.3 市场导向方面 | 第34-35页 |
3.3.4 港口管理方面 | 第35-36页 |
3.3.5 政策支持方面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38-54页 |
4.1 建模目的与系统构成 | 第38页 |
4.1.1 建模目的 | 第38页 |
4.1.2 系统构成 | 第38页 |
4.2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子系统分析 | 第38-49页 |
4.2.1 基础设施子系统 | 第38-41页 |
4.2.2 技术创新子系统 | 第41-43页 |
4.2.3 市场导向子系统 | 第43-45页 |
4.2.4 港口管理子系统 | 第45-47页 |
4.2.5 政策支持子系统 | 第47-49页 |
4.3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总系统 | 第49-53页 |
4.3.1 总系统因果图 | 第49-50页 |
4.3.2 总系统存量流量图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 第54-63页 |
5.1 模型参数估计 | 第54-57页 |
5.1.1 本文参数确定的主要方法 | 第54-55页 |
5.1.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5-57页 |
5.2 模型检验 | 第57-59页 |
5.3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促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对策 | 第63-69页 |
6.1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 第63-65页 |
6.1.1 围绕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升级的难题 | 第63-64页 |
6.1.2 加大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投资力度 | 第64-65页 |
6.1.3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并提高管理水平 | 第65页 |
6.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向绿色港口发展 | 第65-66页 |
6.3 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 | 第66-67页 |
6.4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 第6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