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缘与广福风度--山东青州广福寺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一)佛教史研究及相关的史料 | 第11-12页 |
(二)青州佛教造像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其它相关文献资料 | 第13页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广福寺建寺之前的青州佛教 | 第15-21页 |
一、建寺前青州的历史沿革与地位 | 第15-16页 |
(一)东汉前——隶属齐国 | 第15页 |
(二)两晋至刘宋——山东政治中心 | 第15-16页 |
二、建寺前青州佛教的发展情况 | 第16-21页 |
(一)初传期至家庭佛堂期 | 第16-17页 |
(二)规范化寺院时期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广福寺从初成到急剧发展 | 第21-39页 |
一、建寺及所建因缘 | 第21-22页 |
二、北朝急剧发展的背景 | 第22-24页 |
(一)最高统治者崇佛 | 第22-23页 |
(二)青州经济繁盛 | 第23-24页 |
三、北朝造像成就 | 第24-39页 |
(一)佛像 | 第26-31页 |
(二)菩萨像 | 第31-33页 |
(三)飞天 | 第33-34页 |
(四)背屏舍利塔 | 第34-35页 |
(五)文化融合促使造像形成独特风格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广福寺的再兴与渐次颓圮 | 第39-48页 |
一、隋朝广福寺的再次兴盛 | 第39-41页 |
二、唐朝广福寺地位的降低 | 第41-42页 |
三、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 | 第42-46页 |
(一)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特点 | 第44页 |
(二)隋唐造像不及北朝的原因 | 第44-46页 |
四、宋至清渐次颓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当代广福寺的重建 | 第48-57页 |
一、新的历史机缘下广福寺的重建 | 第48-49页 |
二、当代广福寺的社会文化功能 | 第49-57页 |
(一)文化传承功能的复兴 | 第50-54页 |
(二)教育功能的恢复与改造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附录B:调研照片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