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概念与理论 | 第16-25页 |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2.1.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 第16-18页 |
2.1.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 第18-19页 |
2.2 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公众参与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 | 第19-20页 |
2.2.3 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 第20-21页 |
2.2.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 | 第21页 |
2.2.5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主体的有效性 | 第21-22页 |
2.3 主体参与规划的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2.3.1 结构化理论 | 第22页 |
2.3.2 交往行为型规划理论 | 第22页 |
2.3.3 “市民参与阶梯”理论 | 第22-23页 |
2.3.4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模式 | 第25-33页 |
3.1 美国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参与模式 | 第25-26页 |
3.1.1 法律、组织上的保障 | 第25页 |
3.1.2 公众参与方式的多元化 | 第25-26页 |
3.1.3 规划分级,明确公众参与各阶段的作用 | 第26页 |
3.2 德国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参与模式 | 第26-27页 |
3.2.1 按照不同规划阶段,确立不同的公众参与程度 | 第26-27页 |
3.2.2 强调公众主体直接参与规划方案设计 | 第27页 |
3.2.3 参与规划财政补贴的鼓励 | 第27页 |
3.3 香港地区的公众参与模式 | 第27-30页 |
3.3.1 “政府--非营利组织”伙伴关系的建立 | 第28-30页 |
3.3.2 “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启示 | 第30页 |
3.4 我国内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参与模式 | 第30-31页 |
3.5 国内外模式对我国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的启示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公众参与调查分析 | 第33-50页 |
4.1 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测度 | 第33页 |
4.2 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调查研究问卷分析 | 第33-46页 |
4.2.1 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 第34-36页 |
4.2.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4.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37-46页 |
4.3 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主体有效性评估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参与主体有效性的途径 | 第50-62页 |
5.1 公众参与主体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5.1.1 参与主体的参与意识不足 | 第50页 |
5.1.2 参与主体能力有限 | 第50页 |
5.1.3 参与主体大都只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街区 | 第50页 |
5.1.4 “自上而下”规划的态势 | 第50-51页 |
5.1.5 缺乏社会的组织 | 第51页 |
5.1.6 参与渠道狭窄 | 第51页 |
5.2 CVM方法在公众参与意愿评估中的应用 | 第51-59页 |
5.2.1 CVM研究区域概况 | 第52-53页 |
5.2.2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53-56页 |
5.2.3 结果计算与分析 | 第56-59页 |
5.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提高公众参与主体有效性的对策 | 第59-61页 |
5.3.1 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 | 第59页 |
5.3.2 以社会组织作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 | 第59-60页 |
5.3.3 通过政府与公众主体建立合作关系 | 第60页 |
5.3.4 政府主动公开规划信息 | 第60页 |
5.3.5 借助新媒体、网络等传播方式形成社会的舆论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2-63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启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1 | 第66-68页 |
附录2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