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组织层面的信息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5页 |
1.3.2 组织层面的BIM技术采纳研究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8-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1.2 BIM技术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2.1.3 BIM技术采纳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2 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介绍 | 第24-27页 |
2.2.1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理论(TOE) | 第24-25页 |
2.2.2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TF) | 第25-26页 |
2.2.3 信任理论(TTT) | 第26页 |
2.2.4 制度理论(INT)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建 | 第29-51页 |
3.1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29-34页 |
3.1.1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建基础 | 第29-34页 |
3.1.2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建流程 | 第34页 |
3.2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 第34-43页 |
3.2.1 TOE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 第34-40页 |
3.2.2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 第40-42页 |
3.2.3 信任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的构成要素识别 | 第42-43页 |
3.3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中要素关系的假设 | 第43-49页 |
3.3.1 TOE框架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中要素关系的假设 | 第43-46页 |
3.3.2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中要素关系的假设 | 第46-47页 |
3.3.3 信任理论视角下假设模型中要素关系的假设 | 第47-49页 |
3.3.4 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中要素关系假设汇总 | 第49页 |
3.4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构建结果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假设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51-61页 |
4.1 研究方法设计总体思路 | 第51-52页 |
4.2 研究量表设计 | 第52-56页 |
4.2.1 量表设计原则 | 第52页 |
4.2.2 本研究量表 | 第52-56页 |
4.3 调查问卷设计 | 第56-57页 |
4.3.1 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 第56页 |
4.3.2 本文的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7-60页 |
4.4.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57页 |
4.4.2 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57-58页 |
4.4.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采纳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61-93页 |
5.1 样本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61-67页 |
5.1.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第61-63页 |
5.1.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3-67页 |
5.2 样本数据信度、效度检验 | 第67-76页 |
5.2.1 样本数据信度检验 | 第67-74页 |
5.2.2 样本数据效度检验 | 第74-76页 |
5.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第76-88页 |
5.3.1 结构方程模型设定 | 第76-77页 |
5.3.2 模型适配度检验及修正 | 第77-82页 |
5.3.3 采纳假设模型的验证 | 第82-84页 |
5.3.4 路径效应分析 | 第84-88页 |
5.4 模型假设分析 | 第88-91页 |
5.4.1 研究假设分析 | 第88-90页 |
5.4.2 最终采纳模型 | 第90-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研究建议 | 第93-99页 |
6.1 政府部门的管理建议 | 第93-94页 |
6.1.1 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压力 | 第93-94页 |
6.1.2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BIM技术的信任 | 第94页 |
6.2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建议 | 第94-95页 |
6.2.1 提升企业自身的组织就绪度 | 第94-95页 |
6.2.2 提升企业自身与BIM技术的匹配度 | 第95页 |
6.3 BIM技术提供商的管理建议 | 第95-97页 |
6.3.1 增大建筑施工企业感知到的BIM技术优势 | 第95-96页 |
6.3.2 减少建筑施工企业感知到的BIM技术风险 | 第96页 |
6.3.3 提升BIM技术提供商的能力 | 第96-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7.2 局限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7.2.1 研究局限 | 第100-101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附录 | 第111-113页 |
调查问卷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