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式相变储能结构的传热特性及其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制备 | 第10-12页 |
1.2.2 相变材料的传热强化 | 第12-13页 |
1.2.3 相变储能建筑的研究 | 第13-17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热风式相变储能结构 | 第19-33页 |
2.1 相变材料 | 第19-23页 |
2.1.1 相变材料的分类 | 第19-20页 |
2.1.2 相变材料的选择 | 第20-22页 |
2.1.3 相变材料的物性 | 第22-23页 |
2.2 传热介质 | 第23页 |
2.3 结构设计 | 第23-29页 |
2.3.1 物理模型 | 第25-26页 |
2.3.2 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2.3.3 参数设定 | 第27页 |
2.3.4 模型验证 | 第27-29页 |
2.3.5 结果分析 | 第29页 |
2.4 储能过程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热风式相变储能结构的实验研究 | 第33-49页 |
3.1 实验系统 | 第33-37页 |
3.1.1 热风系统 | 第33-34页 |
3.1.2 储能单元试验段 | 第34-35页 |
3.1.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5-36页 |
3.1.4 不确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3.3 蓄放热特性 | 第37-39页 |
3.4 风温和风速对储能结构热特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1 进口风温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进口风速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集成方式对储能结构热特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3.5.1 蓄热过程 | 第42-44页 |
3.5.2 放热过程 | 第44-45页 |
3.6 传热结构的改进 | 第45-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热风式相变储能结构的应用 | 第49-61页 |
4.1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 | 第49-50页 |
4.2 热风式相变储能结构的有效性 | 第50-55页 |
4.2.1 实验房搭建 | 第50-52页 |
4.2.2 仪器及测点布置 | 第52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3 相变储能结构的经济性 | 第55-58页 |
4.3.1 室内采暖设计热负荷 | 第55-57页 |
4.3.2 末端费效比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1页 |
5.2 本文的不足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