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稳定性受岩层顺及反倾向影响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层状岩体各向异性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层状岩体隧道围岩的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4 层状隧道围岩破坏模式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层状岩体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 第20-36页 |
2.1 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 | 第20-23页 |
2.2 围岩屈服及破坏强度理论 | 第23-29页 |
2.3 层状岩体隧道开挖方向与产状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 开挖隧道及围岩受力分析 | 第30-35页 |
2.4.1 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计算 | 第31-33页 |
2.4.2 隧道轴向与岩层倾向平行开挖时受力分析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顺倾及反倾开挖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36-58页 |
3.1 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数值模拟特点 | 第36-37页 |
3.2 工程隧道模型建立 | 第37-45页 |
3.2.1 东桥隧道地质环境概况 | 第37页 |
3.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38页 |
3.2.3 隧道规模 | 第38-39页 |
3.2.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 第39-40页 |
3.2.5 隧道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3.2.6 数值模拟参数的选取 | 第42-44页 |
3.2.7 开挖方式及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3.3 围岩应力分析 | 第45-50页 |
3.4 围岩位移分析 | 第50-54页 |
3.5 塑性区范围 | 第54-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8-70页 |
4.1 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 第58页 |
4.2 监控量测项目及内容 | 第58-62页 |
4.3 监测量控下的隧道围岩变形分析 | 第62-66页 |
4.4 隧道围岩变形空间效应分析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锚杆支护方位及角度设计研究 | 第70-86页 |
5.1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 | 第70-71页 |
5.2 锚杆支护角度参数设计方案 | 第71-72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2-85页 |
5.3.1 初始应力 | 第72-75页 |
5.3.2 围岩位移图 | 第75-77页 |
5.3.3 锚杆轴力 | 第77-82页 |
5.3.4 初衬位移图 | 第82-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