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的制定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0-15页
        1.1.1 绿色制造战略背景第10-12页
        1.1.2 开展制造业能耗限额制定是绿色制造的重要举措第12-13页
        1.1.3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制定——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新课题与新挑战第13-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5-22页
        1.2.1 机械加工系统能耗特性及模型研究现状分析第15-19页
        1.2.2 能耗限额制定方法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1.2.3 机械加工系统能耗限额研究现状分析第20-22页
        1.2.4 分析结论第22页
    1.3 论文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第22-24页
        1.3.1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3.2 课题来源第23-24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体系结构第24-28页
2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特性及制定方法概述第28-46页
    2.1 机械加工系统能耗规律的复杂特性第28-33页
        2.1.1 机械加工系统多能耗构成特性第28-30页
        2.1.2 机械加工系统能耗动态变化特性第30-32页
        2.1.3 机械加工系统能耗多层次性第32-33页
    2.2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的层次特性第33-35页
        2.2.1 工件能耗限额企业管理层特性第33-34页
        2.2.2 工件能耗限额加工过程层特性第34-35页
    2.3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与工艺及设备的关联特性第35-40页
        2.3.1 工件能耗限额与机械加工系统的关联特性第35-36页
        2.3.2 工件能耗限额与加工设备的关联特性第36-38页
        2.3.3 工件能耗限额与加工工艺的关联特性第38-40页
    2.4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种类的多样性第40-43页
        2.4.1 过程型能耗限额第40-41页
        2.4.2 目标型能耗限额第41-42页
        2.4.3 运动型能耗限额第42-43页
    2.5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及制定方法概述第43-46页
3 基于预测的机械加工系统工件能耗限额制定方法第46-62页
    3.1 机械加工过程能耗分析第46-47页
    3.2 基于预测的工件能耗限额制定方法第47-55页
        3.2.1 能耗基础数据库第48-50页
        3.2.2 能耗参数与时间参数第50-52页
        3.2.3 工件加工过程能量消耗预测第52-53页
        3.2.4 工件能耗限额确定方法第53-55页
    3.3 案例研究第55-62页
4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精细能耗限额及制定方法第62-70页
    4.1 工件精细能耗限额内涵第62-63页
    4.2 工件精细能耗限额的构成体系第63-64页
    4.3 工件精细能耗限额制定第64-65页
    4.4 工件精细能耗限额信息卡第65-66页
    4.5 案例研究第66-70页
5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多目标能耗限额及制定方法第70-84页
    5.1 多目标能耗限额的内涵第70页
    5.2 工件多目标能耗限额制定过程概述第70-71页
    5.3 能耗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评价数据的获取第71-74页
    5.4 综合评价与能耗限额确定第74-76页
    5.5 案例研究第76-84页
6 机械加工系统工件动态能耗限额及制定方法第84-100页
    6.1 动态能耗限额的内涵第84页
    6.2 动态能耗限额核心概念——限额比第84-85页
    6.3 工件动态能耗限额制定过程概述第85-86页
    6.4 工件能耗数据获取第86-89页
    6.5 工件能耗限额确定第89页
    6.6 工件动态能耗限额评级系统第89-91页
        6.6.1 基于限额比的工件动态能耗限额评级系统第89-90页
        6.6.2 基于限额比的工件动态能耗限额优化评级系统第90-91页
    6.7 案例研究第91-100页
        6.7.1案例1第91-97页
        6.7.2案例2第97-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8页
附录第118-119页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8-119页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第119页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的软件著作权第119页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主要科研工作第119页
    E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演变及控制研究
下一篇:高分辨分层大气湍流测量仪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