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农村公共服务 | 第17页 |
2.1.2 农村电子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2.1.3 政府行为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0-22页 |
3 永春县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行为现状与问题 | 第22-31页 |
3.1 永春县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总体概况 | 第22-23页 |
3.1.1 在线供给模式 | 第22-23页 |
3.1.2 混合供给模式 | 第23页 |
3.2 永春县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行为现状 | 第23-26页 |
3.2.1 由县及以上政府下达决策规划 | 第23-25页 |
3.2.2 多部门联合协同主导服务供给 | 第25页 |
3.2.3 筹资依托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 | 第25-26页 |
3.2.4 政府规制以项目内部考评为主 | 第26页 |
3.3 永春县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3.3.1 决策偏离实际需求,盲目建设严重 | 第26-27页 |
3.3.2 政府垄断生产供给,服务效率低下 | 第27-28页 |
3.3.3 筹资严重依赖财政,缺乏有效保障 | 第28-29页 |
3.3.4 规制考评不够完善,管理维护脱节 | 第29-31页 |
4 永春县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 决策行为不科学 | 第31-33页 |
4.1.1 决策机制缺乏基层回应 | 第31-32页 |
4.1.2 多部门各自为政难统筹 | 第32-33页 |
4.2 供给定位不明确 | 第33-35页 |
4.2.1 越位参与供给,服务成效低下 | 第34页 |
4.2.2 行政权力垄断,干扰市场运营 | 第34-35页 |
4.3 筹资渠道太保守 | 第35-37页 |
4.3.1 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4.3.2 缺乏优惠政策刺激市场参与 | 第36-37页 |
4.4 监管规制不健全 | 第37-39页 |
4.4.1 监督考评不科学 | 第37页 |
4.4.2 标准体系不统一 | 第37-39页 |
5 农村电子公共服务发展中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 第39-46页 |
5.1 逐步完善决策机制 | 第39-40页 |
5.1.1 畅通渠道,鼓励公共参与 | 第39-40页 |
5.1.2 科学部署,加强统筹协调 | 第40页 |
5.2 构建多元供给模式 | 第40-42页 |
5.2.1 引导市场化丰富供给 | 第41-42页 |
5.2.2 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参与 | 第42页 |
5.3 探索创新筹资方式 | 第42-44页 |
5.3.1 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 第42-43页 |
5.3.2 健全筹资管理体制机制 | 第43-44页 |
5.4 建立健全监管规制 | 第44-46页 |
5.4.1 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 第44页 |
5.4.2 完善监督绩效考评机制 | 第44-46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