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关于网络教研对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关于网络教研对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3 关于加强网络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1.4.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网络教研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 第16-24页 |
2.1 网络教研 | 第16-18页 |
2.1.1 网络教研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网络教研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1.3 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关系 | 第17-18页 |
2.2 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 教师专业发展 | 第20-23页 |
2.3.1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 第21页 |
2.3.3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第21-22页 |
2.3.4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 第22页 |
2.3.5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4 网络教研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 第23-24页 |
第3章 网络教研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24-45页 |
3.1 研究变量 | 第24-26页 |
3.1.1 网络教研使用意愿和行为 | 第24页 |
3.1.2 感知网络教研的有用性 | 第24页 |
3.1.3 感知网络教研的易用性 | 第24-25页 |
3.1.4 网络教研的感知行为控制因素—自我效能感、技术支持和资源促进 | 第25页 |
3.1.5 网络教研的主观规范——社会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3.2.1 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评估指标 | 第26-27页 |
3.2.2 研究的假设 | 第27页 |
3.2.3 研究的结构框架 | 第27-28页 |
3.2.4 调查的目的和数据来源 | 第28页 |
3.2.5 调查的设计、试测及发放 | 第28-29页 |
3.2.6 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 第29页 |
3.2.7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3 调查情况概述 | 第30-34页 |
3.3.1 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3.2 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变量说明与描述 | 第31-34页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3.4.1 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相关分析 | 第34-41页 |
3.4.2 网络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41-45页 |
第4章 专业发展视角下推动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4.1 加大专业发展与网络教研的政策宣传 | 第45页 |
4.2 提升小学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 第45-46页 |
4.3 建立相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4.4 建立小学教师的基层网络扶持机制 | 第47-48页 |
4.5 完善现有的网络教研平台 | 第48-49页 |
4.6 探索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教研新形态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华容地区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现状调查问卷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