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岩石破裂红外辐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水对岩石破裂红外辐射影响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突水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红外辐射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2.1 红外热辐射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2.1.1 红外辐射性质的基本术语 | 第16-17页 |
2.1.2 红外辐射基本定律 | 第17-20页 |
2.2 热成像原理及热像仪系统 | 第20-21页 |
2.2.1 热成像的原理 | 第20页 |
2.2.2 热像仪的测温原理 | 第20-21页 |
2.2.3 热像仪的组成 | 第21页 |
2.3 受载岩石的热力耦合效应 | 第21-24页 |
2.3.1 热弹效应 | 第21-22页 |
2.3.2 摩擦热效应 | 第22-24页 |
第3章 巷道突水室内模拟实验 | 第24-30页 |
3.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3.2 实验试样制备 | 第25-26页 |
3.3 实验设备 | 第26-28页 |
3.4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第4章 巷道观察面破裂突水红外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 第30-53页 |
4.1 粉砂岩观察面破裂及突水红外时空演化分析 | 第30-37页 |
4.1.1 粉砂岩破裂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4.1.2 粉砂岩破裂红外时序特征 | 第31-33页 |
4.1.3 粉砂岩破裂红外空间演化特征 | 第33-36页 |
4.1.4 粉砂岩破裂过程红外时空综合分析 | 第36-37页 |
4.1.5 小结 | 第37页 |
4.2 石灰岩观察面破裂及突水红外时空演化分析 | 第37-43页 |
4.2.1 石灰岩破裂过程分析 | 第37-38页 |
4.2.2 石灰岩破裂红外时序特征 | 第38-40页 |
4.2.3 石灰岩破裂红外空间演化特征 | 第40-42页 |
4.2.4 石灰岩破裂过程红外时空综合分析 | 第42-43页 |
4.2.5 小结 | 第43页 |
4.3 花岗岩观察面破裂及突水红外时空演化特征 | 第43-50页 |
4.3.1 花岗岩破裂过程分析 | 第43-45页 |
4.3.2 花岗岩破裂红外时序演化特征 | 第45-46页 |
4.3.3 花岗岩破裂红外空间演化特征 | 第46-49页 |
4.3.4 花岗岩破裂红外时空综合分析 | 第49-50页 |
4.3.5 小结 | 第50页 |
4.4 水压作用下岩石破坏红外辐射的机理讨论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巷道观察面破裂突水红外时空综合预测研究 | 第53-64页 |
5.1 岩石破裂突水的判定 | 第53-54页 |
5.2 岩石破裂突水红外时序前兆分析 | 第54-58页 |
5.3 岩石破裂突水红外空间前兆分析 | 第58-62页 |
5.4 岩石破裂突水时空前兆综合分析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