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深基坑混合围护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特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深基坑围护结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桩锚支护结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围护结构选型分析第16-23页
    2.1 工程概况第16页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第16-17页
        2.2.1 工程地质第16-17页
        2.2.2 水文地质第17页
    2.3 深基坑围护结构选型分析第17-21页
        2.3.1 钢板桩第18页
        2.3.2 钢筋混凝土板桩第18-19页
        2.3.3 水泥土搅拌桩第19页
        2.3.4 钻孔灌注桩挡墙第19-20页
        2.3.5 钻孔咬合桩第20页
        2.3.6 地下连续墙第20页
        2.3.7 土钉墙支护结构第20-21页
        2.3.8 内支撑支护结构第21页
        2.3.9 桩锚支护结构第21页
    2.4 小结第21-23页
第三章 深基坑桩锚混合围护结构数值模拟分析第23-45页
    3.1 数值模拟的基本介绍第23-25页
        3.1.1 支护桩的模拟第24页
        3.1.2 预应力锚索的模拟第24-25页
    3.2 数值模型建立第25-30页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25-26页
        3.2.2 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3.2.3 模型的基本参数第27-29页
        3.2.4 模型的边界条件第29页
        3.2.5 模型的开挖阶段选取第29-30页
    3.3 计算结果分析第30-43页
        3.3.1 预应力锚索受力特性分析第30-33页
        3.3.2 钻孔灌注桩受力特性分析第33-36页
        3.3.3 预应力锚索变形特性分析第36-39页
        3.3.4 钻孔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分析第39-41页
        3.3.5 开挖结束后基坑周边地表位移分析第41-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机理及补偿措施第45-58页
    4.1 模型介绍第45-46页
    4.2 锚索入射角度对应力损失的影响第46-48页
    4.3 锚索预加轴力对应力损失的影响第48-49页
    4.4 锚索自由段长度对应力损失的影响第49-51页
    4.5 预应力锚索的应力补偿措施分析研究第51-57页
        4.5.1 不同锚索入射角度下锚索应力补偿措施效果分析第51-53页
        4.5.2 不同锚索预加轴力下锚索应力补偿措施效果分析第53-54页
        4.5.3 不同锚索自由段长度下锚索应力补偿措施效果分析第54-56页
        4.5.4 锚索应力补偿措施的综合效果分析第56-57页
    4.6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深基坑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及分析第58-64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量测方案第59-61页
        5.2.1 锚索轴力第59页
        5.2.2 桩体水平位移第59-60页
        5.2.3 地表沉降第60-61页
    5.3 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第61-63页
    5.4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主要结论第64-65页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市“景中村”景观整治设计研究--湖埠村景观整治规划设计
下一篇:大地艺术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张北县鱼儿湾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