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植物叶片衰老 | 第14页 |
1.2 影响叶片衰老因素 | 第14-17页 |
1.2.1 叶龄与生长发育 | 第14-15页 |
1.2.2 植物激素 | 第15-16页 |
1.2.3 自由基 | 第16页 |
1.2.4 不同外界非生物胁迫 | 第16-17页 |
1.3 植物中的蛋白磷酸酶 | 第17-19页 |
1.3.1 蛋白磷酸酶的种类 | 第17-18页 |
1.3.2 蛋白磷酸酶的功能 | 第18页 |
1.3.3 植物中PP2Cs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参与叶片衰老调控过程 | 第19-21页 |
1.5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1.2 生物试剂 | 第22页 |
2.1.3 宿主菌及植物载体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克隆基因与双源表达载体构建 | 第23页 |
2.2.2 获得T0代转基因植物 | 第23-24页 |
2.2.3 转基因植物的纯合筛选 | 第24-25页 |
2.2.4 ProOsSAPP3-GUS转基因水稻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5页 |
2.2.5 ProOsSAPP3-GUS转基因水稻对外源激素的响应 | 第25页 |
2.2.6 外源诱导OsSAPP3过表达后GVG-OsSAPP3转基因拟南芥表型观察 | 第25-26页 |
2.2.7 转基因拟南芥衰老标志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 第26页 |
2.2.8 转基因水稻的表型观察 | 第26-27页 |
2.2.9 转基因水稻衰老标志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 第27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3.1 OsSAPP3基因克隆及植物双源表达载体构建 | 第28-31页 |
3.1.1 OsSAPP3的基因克隆 | 第28-30页 |
3.1.2 OsSAPP3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0页 |
3.1.3 ProOsSAPP3-GUS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0-31页 |
3.2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 第31-34页 |
3.2.1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 第31-32页 |
3.2.2 转基因拟南芥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32页 |
3.2.3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32-33页 |
3.2.4 转基因水稻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33页 |
3.2.5 ProOsSAPP3-GUS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 第33-34页 |
3.3 ProOsSAPP3-GUS转基因植物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34-36页 |
3.3.1 ProOsSAPP3-GUS转基因水稻植物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3.3.2 ProOsSAPP3-GUS转基因水稻对外源激素的响应 | 第35-36页 |
3.4 外源诱导OsSAPP3基因异源过表达促进转基因拟南芥早衰 | 第36-38页 |
3.5 外源诱导OsSAPP3基因异源过表达影响衰老相关标志基因表达 | 第38-39页 |
3.6 外源诱导OsSAPP3基因过表达促进GVG-OsSAPP3转基因水稻叶片早衰 | 第39页 |
3.7 外源诱导OsSAPP3过表达影响转基因水稻中衰老相关标志基因表达 | 第39-40页 |
3.8 黑暗诱导促进GVG-OsSAPP3转基因水稻叶片衰老加速 | 第40-41页 |
3.9 黑暗诱导后GVG-OsSAPP3转基因水稻中衰老相关标志基因表达变化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6页 |
4.1 ProOsSAPP3-GUS转基因水稻组织表达模式分析与外源激素的响应 | 第43页 |
4.2 外源DEX诱导促进GVG-OsSAPP3转基因植物发生早衰 | 第43-44页 |
4.3 GVG-OsSAPP3转基因植物的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44-45页 |
4.4 GVG-OsSAPP3转基因水稻对黑暗胁迫的响应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缩略词表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