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辽宁不同时期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特性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前言第11-18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稻米产量构成要素与品质评价第11-14页
        1.2.1 产量构成要素第11-12页
        1.2.2 稻米品质评价第12-14页
            1.2.2.1 加工品质第12-13页
            1.2.2.2 外观品质第13页
            1.2.2.3 营养品质第13页
            1.2.2.4 蒸煮食味品质第13-14页
            1.2.2.5 稻米食用评价方法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水稻高产研究第14-15页
        1.3.2 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第15-16页
    1.4 水稻产量和品质之间关系研究第16-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供试品种第18-20页
    2.2 供试仪器第20页
    2.3 试验方法第20页
        2.3.1 田间调查第20页
        2.3.2 产量性状测定第20页
        2.3.3 品质指标测定第20页
    2.4 数据处理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2页
    3.1 参试品种产量性状分析第21-22页
        3.1.1 参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第21页
        3.1.2 参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第21-22页
    3.2 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第22-34页
        3.2.1 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第22-27页
            3.2.1.1 加工品质分析第22-23页
            3.2.1.2 外观品质分析第23-24页
            3.2.1.3 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分析第24-26页
            3.2.1.4 食味品质分析第26-27页
        3.2.2 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27-33页
            3.2.2.1 加工品质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第27-28页
            3.2.2.2 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第28-29页
            3.2.2.3 品质理化特性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第29-30页
            3.2.2.4 RVA谱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第30-32页
            3.2.2.5 品尝食味的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第32-33页
        3.2.3 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第33-34页
        3.2.4 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第34页
    3.3 参试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第34-42页
        3.3.1 产量与品质相关性分析第34-37页
        3.3.2 产量与品质聚类分析第37-38页
        3.3.4 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第38-4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2-46页
    4.1 结论第42-43页
    4.2 讨论第43-46页
        4.2.1 参试品种产量性状的比较第43页
        4.2.2 参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3页
        4.2.3 参试品种品质性状的分析第43-44页
        4.2.4 参试品种食味品质性状分析第44页
        4.2.5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分析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蔗糖处理下大豆苗期根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
下一篇:水稻叶片衰老相关蛋白磷酸酶编码基因OsSAPP3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