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客货分离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小客车专用匝道几何设计指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客货分离基础理论第17-30页
    2.1 客货分离道路设置方法第17-19页
        2.1.1 客货分离道路定义第17页
        2.1.2 客货分离道路设置方法第17-19页
    2.2 客货分离立交设置方法第19-21页
        2.2.1 客货分离立交定义及组成第19-20页
        2.2.2 客货分离立交分类及典型形式第20-21页
    2.3 小客车专用匝道设计控制要素第21-28页
        2.3.1 设计车辆第21-25页
        2.3.2 设计速度第25-27页
        2.3.3 建筑限界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小客车专用匝道平面及视距设计指标研究第30-50页
    3.1 曲线单元概要第30页
    3.2 圆曲线最小半径研究第30-40页
        3.2.1 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第31-35页
        3.2.2 最大超高值取值分析第35页
        3.2.3 横向力系数取值分析第35-38页
        3.2.4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第38-40页
    3.3 缓和曲线参数研究第40-42页
    3.4 停车视距研究第42-49页
        3.4.1 车辆弯道制动动力学分析第44-46页
        3.4.2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弯道停车视距模型第46-47页
        3.4.3 小客车专用匝道停车视距计算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小客车专用匝道纵断面设计指标研究第50-72页
    4.1 小客车纵坡运行特性分析第50页
    4.2 坡度坡长限制的理论求解第50-63页
        4.2.1 车辆的动力特性分析第50-55页
        4.2.2 车型选择及动力参数匹配第55-57页
        4.2.3 最大坡度坡长计算第57-63页
    4.3 合成坡度研究第63-67页
        4.3.1 保证小客车在坡道上安全停车的合成坡度容许值第63-64页
        4.3.2 保证小客车在下坡路段不滑移的合成坡度容许值第64-67页
    4.4 竖曲线参数计算第67-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小客车专用匝道横断面设计指标研究第72-100页
    5.1 小客车专用匝道横断面宽度研究第72-83页
        5.1.1 行车道第72-76页
        5.1.2 路缘带第76页
        5.1.3 硬路肩第76-82页
        5.1.4 土路肩第82页
        5.1.5 中间带第82-83页
    5.2 小客车专用匝道超高值第83-95页
        5.2.1 现有超高与横向力系数分配方法分析第83-87页
        5.2.2 超高和横向力系数分配改进模型第87-90页
        5.2.3 超高值计算第90-95页
    5.3 小客车专用匝道加宽值第95-99页
        5.3.1 车辆转向理论研究第95-97页
        5.3.2 加宽值计算第97-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主要创新点第101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柏坡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提升及养护管理研究
下一篇:典型桥塔断面非定常与非线性驰振力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