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水分控制下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与水循环的关系第11-13页
        1.2.2 水分条件对土壤-植被系统碳素和氮素循环的影响第13-14页
        1.2.3 生态水文最优性理论的发展第14-16页
        1.2.4 气候变化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第16页
        1.2.5 现存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科尔沁沙地最优植被盖度研究第19-38页
    2.1 本章引论第19-20页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第20-27页
        2.2.1 最优植被盖度理论与方法第20-23页
        2.2.2 科尔沁沙地概况第23-26页
        2.2.3 数据获取及处理第26-27页
    2.3 科尔沁沙地遥感观测植被盖度及其影响因素第27-31页
        2.3.1 遥感观测植被盖度的年际变化第27-29页
        2.3.2 遥感观测植被盖度与降雨、温度、潜在蒸散发的相关分析第29-31页
    2.4 科尔沁沙地最优植被盖度及其影响因素第31-37页
        2.4.1 最优植被盖度第31-35页
        2.4.2 植被特征对最优植被盖度的影响第35-36页
        2.4.3 降雨和温度对最优植被盖度的影响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降雨特征和植被需水特性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38-56页
    3.1 本章引论第38-39页
    3.2 基于生态水文最优理论的植被盖度模型第39-43页
        3.2.1 模型构思过程及基本假设第39-40页
        3.2.2 土壤、植被参数的敏感性检验第40-43页
    3.3 不同降雨特性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43-47页
        3.3.1 总降雨量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43-44页
        3.3.2 降雨频率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44-46页
        3.3.3 非生长季水量平衡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46-47页
    3.4 不同冠层导度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第47-49页
    3.5 考虑植被盖度对降雨响应的水量平衡变化归因分析第49-54页
        3.5.1 研究方法第49-51页
        3.5.2 水量平衡变化的归因分析第51-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基于随机土壤水模型的水-碳-氮耦合研究第56-79页
    4.1 本章引论第56-57页
    4.2 基于随机土壤水模型的水-碳-氮耦合模型第57-65页
        4.2.1 模型基本框架第57-60页
        4.2.2 模型参数化方案第60-62页
        4.2.3 模型验证第62-65页
    4.3 稳态下土壤水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第65-77页
        4.3.1 水-碳-氮耦合模型的稳态解第65-70页
        4.3.2 稳态下水-碳-氮相互作用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第70-74页
        4.3.3 降雨对土壤-植被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第74-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生态水文响应第79-102页
    5.1 本章引论第79-80页
    5.2 气候变化情景第80-92页
        5.2.1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东北样带的降雨变化第80-84页
        5.2.2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东北样带的温度变化第84-92页
    5.3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生态水文过程发展第92-101页
        5.3.1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植被盖度变化第92-96页
        5.3.2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土壤-植被系统碳-氮循环第96-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7页
    6.1 主要成果第102-10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05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硬质膜层应力演化规律及失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