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2.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7-21页 |
1.2.1. 转录水平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 | 第17-18页 |
1.2.2. 反式作用因子 | 第18-19页 |
1.2.3. 家蚕基因转录水平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启动子活性检测及功能分析常用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21页 |
1.3.2.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 第21页 |
1.3.3. 凝胶阻滞迁移实验(EMSA) | 第21页 |
1.3.4.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 | 第21-22页 |
1.3.5. 酵母单杂交筛选系统 | 第22-23页 |
1.4. 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简介 | 第23-24页 |
1.5. 孵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5.1. 孵化酶基因概述 | 第24页 |
1.5.2. 孵化酶时空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均一化文库简介 | 第25-26页 |
1.7.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细胞水平分析家蚕孵化酶基因启动子的活性 | 第27-41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7-28页 |
2.2.2. 试剂配制方法 | 第28-29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4. 数据分析软件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29页 |
2.2.5. 家蚕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6.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2.2.7. BmHEⅠ启动子 5’端截短片段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1页 |
2.2.8.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及电泳 | 第31-32页 |
2.2.9. DNA纯化回收 | 第32页 |
2.2.10. 连接反应 | 第32-33页 |
2.2.11. 大肠杆菌Top10化学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 第33页 |
2.2.12.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2.2.13. 重组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 第34页 |
2.2.14. 菌种的保存及序列测序 | 第34-35页 |
2.2.15. 报告质粒pGL-BmHEIp的构建 | 第35页 |
2.2.16. 家蚕BmN细胞培养与质粒转染 | 第35-36页 |
2.2.17. 激素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2.2.18. 瞬时表达活性测定分析 | 第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2.3.1. 家蚕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2.3.2. BmHEⅠ基因5’侧翼区片段克隆 | 第37-38页 |
2.3.3. 瞬时转染载体构建 | 第38页 |
2.3.4. 家蚕孵化酶基因启动子的活性鉴定 | 第38-39页 |
2.3.5. 激素对家蚕孵化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 讨论 | 第40页 |
2.5. 章节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组织水平分析家蚕孵化酶基因Ⅰ、Ⅱ启动子的活性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1-4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2.2. 家蚕基因组DNA提取 | 第41页 |
3.2.3. PCR引物合成及扩增基因序列 | 第41-42页 |
3.2.4. 荧光素酶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页 |
3.2.5. 家蚕孵化酶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 第42页 |
3.2.6. 转移载体构建 | 第42-43页 |
3.2.7. 鉴定重组转移载体质粒 | 第43页 |
3.2.8. 供体质粒转化DH10Bac细菌 | 第43页 |
3.2.9. 重组病毒基因组Bacmid质粒的提取 | 第43-44页 |
3.2.10. 重组杆状病毒的鉴定 | 第44-45页 |
3.2.11. 重组rBmNPV病毒的制备 | 第45页 |
3.2.12. 重组病毒接种家蚕 | 第45页 |
3.2.13.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测定 | 第45页 |
3.3. 结果 | 第45-48页 |
3.3.1.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 | 第45-46页 |
3.3.2. 重组双荧光素酶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3.3.3. 重组Bacmid鉴定 | 第47页 |
3.3.4. 家蚕孵化酶基因不同长度缺失片段的启动子在组织中活性 | 第47-48页 |
3.4. 讨论 | 第48-49页 |
3.5. 章节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家蚕全长均一化酵母单/双杂交表达c DNA文库的构建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60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4.2.2. 总R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4.2.3. mRNA分离纯化 | 第52-53页 |
4.2.4.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53-54页 |
4.2.5. LD-PCR法扩增第二条链cDNA | 第54-55页 |
4.2.6. 纯化cDNA | 第55页 |
4.2.7. cDNA的Hybridization及均一化处理 | 第55-56页 |
4.2.8. Normalizationed cDNA的扩增 | 第56-57页 |
4.2.9. 均一化cDNA Sfi Ⅰ酶切处理 | 第57页 |
4.2.10. 均一化cDNA中短片段的去除 | 第57页 |
4.2.11. 连接反应 | 第57-58页 |
4.2.12. 电转化及库容检测和插入片段检测 | 第58-59页 |
4.2.13. 初级文库100万克隆基数扩增及提取质粒 | 第59-60页 |
4.3. 结果 | 第60-64页 |
4.3.1. 五龄第3天家蚕中肠和精巢组织的总RNA提取 | 第60-61页 |
4.3.2. cDNA合成 | 第61页 |
4.3.3. 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 | 第61-62页 |
4.3.4. 全长均一化表达cDNA表达文库质量评价 | 第62-63页 |
4.3.5. 文库质粒的提取 | 第63-64页 |
4.4. 讨论 | 第64页 |
4.5. 章节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利用酵母单杂交法筛选家蚕孵化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因子 | 第65-79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5-71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5页 |
5.2.2. 诱饵片段的获得 | 第65-66页 |
5.2.3. 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66页 |
5.2.4.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6-67页 |
5.2.5. 线性化诱饵质粒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 | 第67-68页 |
5.2.6. 诱饵菌株的鉴定 | 第68-69页 |
5.2.7. 测试诱饵菌株金担子素抗性基因(AbA~r)的本底表达水平 | 第69页 |
5.2.8. 酵母单杂交筛选 | 第69-70页 |
5.2.9. 酵母质粒DNA的提取及转化的大肠杆菌 | 第70-71页 |
5.3. 结果 | 第71-76页 |
5.3.1. 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71-72页 |
5.3.2. 诱饵菌株的鉴定 | 第72页 |
5.3.3. 诱饵菌株AbA~r本底水平表达的测定 | 第72-74页 |
5.3.4. 阳性克隆的获得 | 第74页 |
5.3.5. 阳性克隆的测序与分析 | 第74-76页 |
5.4. 讨论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附录1:BmHE Ⅰ启动子 | 第85-86页 |
附录2:BmHE Ⅱ启动子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