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44页 |
1.1 燃料油的脱硫和脱氮 | 第18-24页 |
1.1.1 脱硫 | 第18-22页 |
1.1.2 脱氮 | 第22-24页 |
1.2 加氢精制催化剂 | 第24-27页 |
1.2.1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 第24-25页 |
1.2.2 贵金属和类贵金属催化剂 | 第25-27页 |
1.3 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 | 第27-36页 |
1.3.1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结构 | 第28-30页 |
1.3.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 | 第30-34页 |
1.3.3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催化性能 | 第34-36页 |
1.4 硫对磷化物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 | 第36-42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 | 第42-4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2.2 催化剂前驱体制备 | 第44-45页 |
2.2.1 制备含硫前驱体 | 第44页 |
2.2.2 制备磷酸盐前驱体 | 第44-45页 |
2.2.3 磷酸盐前驱体程序升温还原 | 第45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45-46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45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5页 |
2.3.3 X射线荧光光谱(XRF) | 第45页 |
2.3.4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 | 第45-46页 |
2.3.5 N_2物理吸附 | 第46页 |
2.3.6 CO化学吸附 | 第46页 |
2.4 催化剂反应性能 | 第46-48页 |
3 含硫Ni_2P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74页 |
3.1 以Ni_2P_2S_6作前驱体制备Ni_2P催化剂 | 第48-50页 |
3.2 以Ni_2P_2S_6作前驱体制备Ni_2P的反应条件 | 第50-55页 |
3.2.1 气氛的影响 | 第50-52页 |
3.2.2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3.2.3 气体压力及流量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 Ni_2P催化剂表面及组成分析 | 第55-58页 |
3.4 喹啉和十氢喹啉的HDN反应 | 第58-64页 |
3.4.1 HDN反应活性评价条件 | 第58-59页 |
3.4.2 喹啉的HDN反应 | 第59-60页 |
3.4.3 十氢喹啉的HDN反应 | 第60-62页 |
3.4.4 喹啉在Ni_2P催化剂上的HDN反应特点 | 第62-64页 |
3.5 硫对Ni_2P催化剂HDN反应的影响 | 第64-67页 |
3.6 Ni_2P催化剂上HDN反应的构效关系 | 第67-71页 |
3.7 Ni_2P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 | 第71-72页 |
3.8 Ni_2P催化剂选择加氢反应性能 | 第72-73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含硫MoP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74-94页 |
4.1 含硫前驱体制备MoP催化剂 | 第74-76页 |
4.2 前驱体制备MoP的反应条件 | 第76-79页 |
4.2.1 气氛的影响 | 第76页 |
4.2.2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76-77页 |
4.2.3 气体压力及流量的影响 | 第77-79页 |
4.3 MoP催化剂组成表征及结构分析 | 第79-82页 |
4.4 MoP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82-88页 |
4.4.1 MoP催化剂HDS性能 | 第83-87页 |
4.4.2 MoP催化剂选择加氢性能 | 第87-88页 |
4.5 MoP催化剂构效关系 | 第88-90页 |
4.6 含硫前驱体制备Ni_2P和MoP催化剂比较 | 第90页 |
4.7 含硫前驱体制备WP催化剂 | 第90-9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含硫WP催化剂及含氮化合物对其HDS反应性能影响 | 第94-103页 |
5.1 DBT的HDS反应 | 第94-96页 |
5.2 反应后WP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96-98页 |
5.3 WP催化剂HDS反应含硫活性相 | 第98-99页 |
5.4 含氮化合物对磷化物催化剂HDS反应活性的抑制 | 第99-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6.1 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创新点 | 第104页 |
6.3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附录A 化学试剂和气体 | 第120-121页 |
附录B 化学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121页 |
附录C 化合物名称缩写及结构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