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1.1 超临界水煤气化工艺动力循环研究的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1.2.1 超临界水中煤制氢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2 新型煤气化工艺动力循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超临界水煤气化工艺动力循环的系统建模 | 第15-22页 |
| 2.1 超临界水煤气化产物 | 第15-16页 |
| 2.2 动力循环系统设计要求 | 第16-18页 |
| 2.2.1 氧化反应热量分配利用与多级氧化 | 第17页 |
| 2.2.2 抽气回热 | 第17-18页 |
| 2.3 动力循环系统建模 | 第18-21页 |
| 2.3.1 模拟软件简介 | 第18-19页 |
| 2.3.2 循环流程建模 | 第19-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 3 动力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 第22-34页 |
| 3.1 热力学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3.1.1 气化反应器内能量平衡 | 第22页 |
| 3.1.2 氧化反应器内能量平衡 | 第22页 |
| 3.1.3 混合工质汽轮机内能量平衡 | 第22-23页 |
| 3.1.4 泵内能量平衡 | 第23页 |
| 3.1.5 换热器内能量平衡 | 第23页 |
| 3.1.6 系统热效率计算 | 第23-24页 |
| 3.2 煤制氢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 3.2.1 煤的基本参数 | 第24-25页 |
| 3.2.2 焓 | 第25页 |
| 3.2.3 抽气回热参数 | 第25页 |
| 3.3 动力循环系统中能量分配模式分析 | 第25-33页 |
| 3.3.1 能量分配模式 | 第25-29页 |
| 3.3.2 不同水煤浆浓度对系统性能影响 | 第29-33页 |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 4 50MW发电机组循环热力性能分析 | 第34-41页 |
| 4.1 水煤浆浓度对汽轮机入口的影响 | 第34-35页 |
| 4.2 抽气回热 | 第35-40页 |
| 4.3 小结 | 第40-4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 5.2 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