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安全预警防护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电安全分析第16-30页
    2.1 动力电池充电安全特性分析第16-21页
        2.1.1 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6-17页
        2.1.2 动力电池基本性能参数第17-18页
        2.1.3 电池的热反应及热失控第18-20页
        2.1.4 电池充电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第20-21页
    2.2 充电设备充电安全特性分析第21-28页
        2.2.1 充电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1-24页
        2.2.2 充电方式分析第24-26页
        2.2.3 充电设备充电安全影响因素第26-28页
    2.3 配电网充电安全特性分析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0-39页
    3.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第30-31页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第31-33页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3-37页
        3.3.1 评价指标初选第33-34页
        3.3.2 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第34-37页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电动汽车充屯一体化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第39-54页
    4.1 一体化安全评估方法分析第39-40页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0-44页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0-43页
        4.2.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43-44页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4-46页
        4.3.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权重确定方法第44-45页
        4.3.2 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权重确定方法第45-46页
    4.4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第46-47页
        4.4.1 常用的隶属函数确定方法第46-47页
        4.4.2 隶属度函数确定第47页
    4.5 案例分析第47-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安全预警防护系统开发第54-67页
    5.1 安全预警防护系统需求分析第54-57页
        5.1.1 预警防护流程分析第54-56页
        5.1.2 业务架构分析第56页
        5.1.3 功能架构分析第56-57页
    5.2 安全预警防护系统的架构设计第57-61页
        5.2.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第57-58页
        5.2.2 系统硬件部署第58-59页
        5.2.3 系统接口设计第59-61页
    5.3 安全预警防护系统功能展示第61-66页
        5.3.1 登录界面第61-62页
        5.3.2 系统主页第62-63页
        5.3.3 预警防护功能介绍第63-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7页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1 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安全指标调查问卷第72-74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4-75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5-76页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辆自组织网络中动态帧聚合机制研究
下一篇:舰船航行数据监测系统直流电源的改进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