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影子银行增长的互动效应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2-21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影子银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 民营经济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3. 小结 | 第16-17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二、影子银行与民营经济互动效应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一)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 | 第21-22页 |
(二)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 第22-23页 |
(三) 小结 | 第23-25页 |
三、中部六省影子银行及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一) 中部六省影子银行规模增长的原因 | 第25-27页 |
1. 监管套利 | 第25-26页 |
2. 金融创新 | 第26页 |
3. 投融资需求旺盛 | 第26-27页 |
(二) 中部六省影子银行银行规模的测算 | 第27-29页 |
(三) 中部六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四、中部六省影子银行与民营经济互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5-42页 |
(一) 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介绍 | 第35页 |
(二)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三) 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5-41页 |
1. 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 | 第35-38页 |
2. 面板VAR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 第38-39页 |
3.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4. 方差分解 | 第40-41页 |
(四) 小结 | 第41-42页 |
五、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42-46页 |
(一)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1.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 第42-43页 |
2. 关于影子银行增长的建议 | 第43-44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