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哈尔滨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时代背景第10页
        1.1.2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评价的问题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相关理论依据第16-24页
    2.1 城市公园绿地相关理论第16-18页
        2.1.1 城市公园绿地的概念第16页
        2.1.2 城市公园绿地发展第16-17页
        2.1.3 城市公园绿地分类第17-18页
    2.2 可达性理论第18-21页
        2.2.1 可达性概念及特征第18-19页
        2.2.2 公园绿地可达性第19-21页
    2.3 空间自相关理论第21-23页
        2.3.1 空间自相关概念第21页
        2.3.2 空间自相关分类第21-22页
        2.3.3 空间自相关应用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第24-42页
    3.1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第24页
        3.1.1 地形第24页
        3.1.2 水文第24页
    3.2 哈尔滨市绿地概况第24-26页
        3.2.1 哈尔滨市绿地发展沿革第24-25页
        3.2.2 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现状第25-26页
    3.3 主城区绿地格局总体规划第26-27页
        3.3.1 主城区空间发展形态与结构第26页
        3.3.2 主城区规划构筑生态框架第26-27页
        3.3.3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目标第27页
        3.3.4 主城区规划绿地布局结构体系第27页
    3.4 研究区数据库的建立第27-31页
        3.4.1 数据来源第27-28页
        3.4.2 确定研究区界限第28页
        3.4.3 公园绿地数据库的建立第28-30页
        3.4.4 研究区人口数据库的建立第30-31页
    3.5 研究区公园绿地分布特征第31-33页
        3.5.1 公园绿地数量分布特征第31-32页
        3.5.2 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第32-33页
    3.6 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第33-40页
        3.6.1 以道路交通距离为因素作可达性分析第34-38页
        3.6.2 以人口分布因素作可达性分析第38-39页
        3.6.3 以公园对人群的吸引力作可达性分析第39-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2-55页
    4.1 四种交通方式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2-51页
        4.1.1 步行交通方式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4-46页
        4.1.2 非机动车交通方式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6-48页
        4.1.3 公共交通方式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8-49页
        4.1.4 机动车交通方式可达性结果分析第49-51页
    4.2 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措施第51-53页
        4.2.1 增建公园绿地并提高开放性第51-52页
        4.2.2 增设绿道加强公园绿地间的连接性第52-53页
        4.2.3 提高道路密度并缩小街区尺度第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从可达性角度优化公园绿地选址第55-60页
    5.1 研究方法第55-57页
        5.1.1 建立空间权重矩阵第55页
        5.1.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第55-56页
        5.1.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第56页
        5.1.4 计算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第56-57页
    5.2 公园绿地选址结果分析第57-59页
        5.2.1 提出公园绿地选址原则第57页
        5.2.2 公园绿地选址结果第57-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第60-62页
    6.1 主要成果第60-61页
        6.1.1 主要结论第60页
        6.1.2 提出解决措施第60-61页
        6.1.3 优化公园绿地选址第61页
    6.2 不足之处第61-62页
        6.2.1 理想化的分析过程第61页
        6.2.2 影响因素选取不够全面第61页
        6.2.3 沿用旧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嵩山玄天庙村禅意民宿室内设计
下一篇:民国河南陵墓园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