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4-41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3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4-3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9-40页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39-4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40-41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41-54页 |
2.1 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41-47页 |
2.1.1 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41-43页 |
2.1.2 教学模式的结构 | 第43-45页 |
2.1.3 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45-46页 |
2.1.4 教学模式的功能 | 第46-47页 |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47-48页 |
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8-53页 |
2.3.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 第48-49页 |
2.3.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49-50页 |
2.3.3 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间性理论 | 第50-52页 |
2.3.4 教育学的情境学习理论 | 第52-53页 |
2.3.5 教育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54-79页 |
3.1 调研方法 | 第54-55页 |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取得的成绩 | 第55-59页 |
3.2.1 教学模式形式日益多样化 | 第55-57页 |
3.2.2 教学模式逐渐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 | 第57页 |
3.2.3 教学模式逐渐注重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 | 第57-58页 |
3.2.4 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逐渐健全 | 第58-59页 |
3.2.5 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善 | 第59页 |
3.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9-69页 |
3.3.1 整体上效果不太理想,存在固化、同质化的现象 | 第60-64页 |
3.3.2 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 第64-66页 |
3.3.3 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 第66页 |
3.3.4 教学评价不尽如人意 | 第66-69页 |
3.4 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运行的因素 | 第69-77页 |
3.4.1 教学导向不够突出 | 第69-71页 |
3.4.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强 | 第71-72页 |
3.4.3 教学载体运用比较单一 | 第72-74页 |
3.4.4 理论与实践脱节 | 第74-75页 |
3.4.5 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第75-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79-87页 |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79-83页 |
4.1.1 坚持党的领导 | 第79-80页 |
4.1.2 坚持德育为先 | 第80-81页 |
4.1.3 坚持以学生为本 | 第81页 |
4.1.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第81-82页 |
4.1.5 坚持与时俱进 | 第82-83页 |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83-86页 |
4.2.1 整体性 | 第83-84页 |
4.2.2 针对性 | 第84页 |
4.2.3 主体间性 | 第84-85页 |
4.2.4 实践性 | 第85-86页 |
4.2.5 开放性 | 第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87-123页 |
5.1 突出“三个导向” | 第87-95页 |
5.1.1 突出素养导向教学 | 第89-91页 |
5.1.2 突出课题导向教学 | 第91-93页 |
5.1.3 突出合作导向教学 | 第93-95页 |
5.2 挖掘“三种资源” | 第95-104页 |
5.2.1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 第97-100页 |
5.2.2 挖掘时事热点资源 | 第100-102页 |
5.2.3 挖掘地方教育资源 | 第102-104页 |
5.3 拓展“三个载体” | 第104-111页 |
5.3.1 拓展理论社团载体 | 第105-107页 |
5.3.2 拓展实践基地载体 | 第107-108页 |
5.3.3 拓展校园网络载体 | 第108-111页 |
5.4 推进“三项改革” | 第111-122页 |
5.4.1 推进教学模式链条化改革 | 第111-114页 |
5.4.2 推进教学模式网格化改革 | 第114-116页 |
5.4.3 推进教学模式立体化改革 | 第116-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机制 | 第123-131页 |
6.1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 第123-125页 |
6.1.1 确立校领导负责机制 | 第123-124页 |
6.1.2 设立完善专门的教学机构 | 第124-125页 |
6.1.3 成立高效的专业指导机构 | 第125页 |
6.1.4 建立教学运行长效机制 | 第125页 |
6.2 完善师资保障机制 | 第125-128页 |
6.2.1 提高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认识 | 第126-127页 |
6.2.2 加强师资选聘和培训 | 第127-128页 |
6.2.3 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 第128页 |
6.3 加强物质保障机制 | 第128-130页 |
6.3.1 加大基本设施、设备建设 | 第129页 |
6.3.2 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经费投入 | 第129-130页 |
6.3.3 加强师资队伍经费投入 | 第13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附录Ⅰ | 第142-144页 |
附录Ⅱ | 第144-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50页 |
附件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