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S2 SF1a-PRLR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micro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前言第13-22页
    1.1 人催乳素第13-14页
        1.1.1 人催乳素的基因与结构第13页
        1.1.2 人催乳素的功能第13-14页
    1.2 人催乳素受体第14-17页
        1.2.1 人催乳素受体的结构第15-16页
        1.2.2 人催乳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16-17页
        1.2.3 变异催乳素受体(△S2SF1a-PRLR)第17页
    1.3 人催乳素及人催乳素受体与乳腺癌第17-18页
        1.3.1 人催乳素与乳腺癌第17-18页
        1.3.2 人催乳素受体与乳腺癌第18页
    1.4 microRNA第18-20页
        1.4.1 microRNA的结构与特征第18页
        1.4.2 microRNA作用及作用方式第18-19页
        1.4.3 microRNA与乳腺癌第19-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第20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5.2 研究的创新点第20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6.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2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SF1a-PRLR与△S2SF1a-PRLR稳转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构建与鉴定第22-34页
    2.1 材料第22-25页
        2.1.1 细胞系第22页
        2.1.2 质粒与菌株第22-23页
        2.1.3 主要实验设备第23-24页
        2.1.4 主要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5 扩增引物第25页
    2.2 方法第25-28页
        2.2.1 慢病毒载体构建与鉴定第25-27页
        2.2.2 慢病毒包装第27页
        2.2.3 稳转细胞细胞株构建、筛选、鉴定第27页
        2.2.4 MTS检测细胞增殖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2.3.1 重组质粒鉴定第28页
        2.3.2 慢病毒包装结果鉴定第28-30页
        2.3.3 稳转细胞株鉴定第30-31页
        2.3.4 MTS检测细胞增殖第31-32页
    2.4 讨论第32-34页
        2.4.1 外源基因转染细胞第32-33页
        2.4.2 SF1a-PRLR、△S2SF1a-PRLR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第33-34页
第3章 △S2SF1a-PRLR对乳腺癌细胞microRNA表达的影响第34-65页
    3.1 材料第34-35页
        3.1.1 细胞株第34页
        3.1.2 仪器设备第34页
        3.1.3 实验试剂第34-35页
        3.1.4 软件及数据库第35页
    3.2 方法第35-37页
        3.2.1 稳转细胞复苏与传代第35页
        3.2.2 RNA样品的制备与质检第35-36页
        3.2.3 SmallRNA测序第36页
        3.2.4 数据质控和基本序列分析第36页
        3.2.5 公共序列及基因组比对分析第36-37页
        3.2.6 已知microRNA鉴定及其表达分析第37页
        3.2.7 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第37页
        3.2.8 新microRNA的预测及其表达分析第37页
        3.2.9 GO和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第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61页
        3.3.1 RNA质量检测第37-39页
        3.3.2 原始数据质控统计结果第39-40页
        3.3.3 样本间sRNA公共序列分析及在基因组的分布第40页
        3.3.4 smallRNA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第40页
        3.3.5 已知microRNA表达量统计及其表达分析第40-41页
        3.3.6 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第41-57页
        3.3.7 新microRNA预测及表达情况第57-58页
        3.3.8 差异microRNA靶基因GO、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8-61页
    3.4 讨论第61-65页
        3.4.1 关于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61-62页
        3.4.2 差异表达第62-63页
        3.4.3 富集分析第63-65页
第4章 结束语第65-67页
    4.1 结论第65页
    4.2 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3-74页
附录第74-132页
    附录A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第74-75页
    附录B clean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第75-77页
    附录C 已知microRNA的表达量(TPM值)第77-102页
    附录D 新预测的microRNA表达量TPM统计第102-118页
    附录E 仅在MCF7-SF1a中表达的microRNA(83)第118-120页
    附录F 仅在MCF7-SF1a中不表达的microRNA第120-122页
    附录G 仅在MCF7-Con中表达的microRNA(175)第122-126页
    附录H 仅在MCF7-Con中不表达的microRNA第126-128页
    附录I 靶基因相关信号通路第128-131页
    附录J 部分极显著性差异的microRNAs的功能简况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术前NLR或PL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下一篇:全口义齿数字化排牙优化技术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