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价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3 关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个人理财和个人理财业务 | 第18页 |
2.1.2 保本类理财产品 | 第18页 |
2.1.3 结构性理财产品 | 第18-19页 |
2.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2.1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9-20页 |
2.2.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4页 |
3 工商银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产品及其业务拓展情况 | 第24-34页 |
3.1 工行DHJ分行概况 | 第24页 |
3.2 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产品分类 | 第24-29页 |
3.3 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目标客户 | 第29-30页 |
3.4工 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4 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34-41页 |
4.1 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中的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4.1.1 个人理财市场产品竞争激烈且收益率低 | 第34-35页 |
4.1.2 高端客户流失率比较高 | 第35页 |
4.1.3 个人理财业务合规管理难度增加 | 第35-36页 |
4.1.4 客户市场拓展相对滞后 | 第36-37页 |
4.2 导致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7-41页 |
4.2.1 产品建设与品牌塑造力度不够 | 第37页 |
4.2.2 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 第37-38页 |
4.2.3 监管政策对个人理财产品的要求日益严格 | 第38页 |
4.2.4 个人理财业务网点渗透不平衡 | 第38-39页 |
4.2.5 存款考核压力影响个人理财营销的积极性 | 第39-41页 |
5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 第41-47页 |
5.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做法 | 第41-43页 |
5.1.1 人才建设——CFP认证制度 | 第41页 |
5.1.2 网络化、立体化的金融营销体系 | 第41-42页 |
5.1.3 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 第42页 |
5.1.4 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化 | 第42-43页 |
5.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做法 | 第43-44页 |
5.2.1 营销渠道主要集中于营业网点 | 第43-44页 |
5.2.2 理财产品多为存款组合类型的产品 | 第44页 |
5.2.3 理财产品多数为仿制且同质率高 | 第44页 |
5.3 主要经验与启示 | 第44-47页 |
5.3.1 建立特色的个人理财品牌 | 第44-45页 |
5.3.2 对客户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 | 第45页 |
5.3.3 开辟多元化营销渠道 | 第45-46页 |
5.3.4 细分市场以提供符合个性需求的理财服务 | 第46-47页 |
6 推进工行DHJ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主要对策 | 第47-55页 |
6.1 优化个人理财产品结构以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 | 第47-48页 |
6.2 建立个人客户分层营销机制并以差异化服务维护客户 | 第48-50页 |
6.3 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以确保个人理财业务合规发展 | 第50-51页 |
6.4 加强营业网点建设以提高业务网点渗透率 | 第51-53页 |
6.5 将理财与存款业务分离考核以提高营销人员拓展理财业务的积极性 | 第53-55页 |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