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Co/KIT-6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油品中主要硫化物种类及其危害第12-15页
        1.2.1 油品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第12-14页
        1.2.2 石油中有机硫化物的危害第14-15页
    1.3 当前主要脱硫技术概述第15-24页
        1.3.1 加氢脱硫第15-16页
        1.3.2 吸附脱硫法第16-17页
        1.3.3 萃取脱硫法第17-19页
        1.3.4 生物脱硫法第19-21页
        1.3.5 氧化脱硫法第21-23页
        1.3.6 其他脱硫法第23-24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6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1.1 实验药品第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2.1 催化剂的制备第27页
        2.2.2 模拟油的配置第27页
        2.2.3 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第27-28页
    2.3 检测分析方法第28-30页
        2.3.1 检测条件及方法第28-29页
        2.3.2 绘制标准曲线第29-30页
    2.4 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第30-32页
第3章 催化剂的表征第32-37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1.1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第32-33页
        3.1.2 N_2物理吸附和比表面积(BET)第33-34页
        3.1.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3.1.4 热重分析(TGA)第35页
        3.1.5 电镜分析(SEM/TEM)和XPS分析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催化反应条件的单因素优化第37-45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4.2.1 Co负载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4.2.2 氧化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4.2.3 氧硫比(O/S)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4.2.4 催化剂用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第40-41页
        4.2.5 CYHPO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2.6 不同初始硫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2.7 含氮化合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响应面优化及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析第45-55页
    5.1 前言第45页
    5.2 Box-Behnkendesign(BBD)优化第45-48页
    5.3 响应面分析第48-51页
    5.4 预测和验证模拟油的脱硫效率第51页
    5.5 催化剂重复性实验和效果对比试验第51-52页
    5.6 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探讨第52-54页
    5.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5-56页
    6.2 建议及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68页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纳入方式和水体条件下纳米银对模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立体多孔光催化剂Ag/AgCl(HS)与CdS/TiO2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