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7-19页 |
1.1.1 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SND) | 第17-18页 |
1.1.2 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 | 第18页 |
1.1.3 CANON工艺 | 第18-19页 |
1.2 SNAD工艺技术概述 | 第19-24页 |
1.2.1 SNAD工艺与微氧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1.2.2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1.2.3 厌氧氨氧化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3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7-31页 |
2.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7-28页 |
2.2 实验废水及接种污泥 | 第28-29页 |
2.3 实验运行参数 | 第29页 |
2.4 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5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NAD工艺的启动及运行研究 | 第31-63页 |
3.1 C/N=2时SNAD工艺的启动及运行参数探究 | 第31-51页 |
3.1.1 C/N=2时SNAD工艺的启动过程(2016/9/22-2017/1/20) | 第31-35页 |
3.1.2 C/N=2时运行参数优化研究(2017/2/7-2017/5/31) | 第35-43页 |
3.1.3 C/N=2时短程硝化速率的测定 | 第43-48页 |
3.1.4 C/N=2时短程反硝化菌活性的测定 | 第48-51页 |
3.2 C/N=1.5时SNAD工艺的启动及运行效果(2017/6/2-2017/9/8) | 第51-53页 |
3.3 C/N=1时SNAD工艺的启动及运行效果(2017/9/9-2018/1/15) | 第53-59页 |
3.3.1 C/N=1时SNAD工艺的启动 | 第53-56页 |
3.3.2 C/N=1时AMX活性的测定 | 第56-57页 |
3.3.3 比好氧速率SOUR的测定 | 第57-59页 |
3.4 SNAD工艺除氮路径分析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SNAD工艺污泥理化性质研究 | 第63-75页 |
4.1 显微镜下污泥状态变化分析 | 第63-66页 |
4.2 污泥粒径和沉降性分析 | 第66-69页 |
4.3 污泥EPS含量研究 | 第69-72页 |
4.3.1 污泥EPS的提取 | 第69页 |
4.3.2 三维荧光半定量分析EPS含量 | 第69-72页 |
4.3.3 定量分析EPS含量 | 第72页 |
4.4 污泥理化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SNAD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75-87页 |
5.1 样品的采集及DNA提取序列 | 第75-76页 |
5.2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 第76-86页 |
5.2.1 样本Venn图分析 | 第76-77页 |
5.2.2 样本PCoA分析 | 第77-78页 |
5.2.3 样本Rank-Abundance曲线分析 | 第78-79页 |
5.2.4 样本菌落结构柱状图分析 | 第79-83页 |
5.2.5 样本菌落聚类分析 | 第83-85页 |
5.2.6 C/N=1.5时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9-101页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宄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