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户籍管理论文

延安城市新区建设的人口迁入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选题背景第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一)研究内容第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人口迁入及城市新区建设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4-19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1.1 城市人口迁入第14页
        1.1.2 城市新区第14-15页
    1.2 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1.2.1 人口理论第15-16页
        1.2.2 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第16-17页
        1.2.3 有机疏散理论第17页
    1.3 人口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第17-19页
        1.3.1 人口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第17-18页
        1.3.2 城市化有助于人口整合第18-19页
第二章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9-27页
    2.1 延安城市新区简介第19页
    2.2 延安城市新区的由来第19-20页
        2.2.1 拓展延安城市发展空间缓减老城拥堵的需要第19-20页
        2.2.2 保护革命旧址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第20页
    2.3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政策与现状第20-23页
        2.3.1 目标定位第20-21页
        2.3.2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模式第21-22页
        2.3.3 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的政策支持第22页
        2.3.4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现状第22-23页
    2.4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的影响因素第23页
    2.5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2.5.1 迁入人口文化水平偏低第23-24页
        2.5.2 产业结构布局尚未成形第24-25页
        2.5.3 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尚不足第25页
        2.5.4 延安城市新区的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城市建设第25页
        2.5.5 融资形势不容乐观导致人口迁入速度放缓第25-27页
第三章 国内城市新区建设人口迁入的启示和经验借鉴第27-34页
    3.1 反面实例第27-28页
        3.1.1 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27页
        3.1.2 云南呈贡新区第27页
        3.1.3 河南郑东新区第27-28页
    3.2 正面实例第28-30页
        3.2.1 上海浦东新区第28-29页
        3.2.2 天津滨海新区第29页
        3.2.3 重庆两江新区第29-30页
    3.3 启示和经验借鉴第30-34页
        3.3.1 政策及资金支持是新区建设的关键第30页
        3.3.2 发展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明确功能定位第30-31页
        3.3.3 基础设施先行是新区建设一般的规律第31-32页
        3.3.4 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链的构建能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第32页
        3.3.5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重要核心战略资源的观念第32-34页
第四章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的对策建议第34-44页
    4.1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应遵循的规律第34-35页
        4.1.1 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第34-35页
        4.1.2 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第35页
    4.2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的路径选择第35-37页
        4.2.1 抓住城镇化契机,将农村人口整合到新区第36页
        4.2.2 借助安居工程将被拆迁户、山体居民、受灾群众安置到新区第36-37页
        4.2.3 充分利用新区的地形优势吸引老城人口入住新区第37页
    4.3 延安城市新区人口迁入的对策建议第37-44页
        4.3.1 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第37-38页
        4.3.2 推进城市化,增加新城区人气第38-39页
        4.3.3 打造现代都市吸引高层次人才第39页
        4.3.4 通过产业支撑留住迁入居民第39-40页
        4.3.5 降低新区入住成本第40-41页
        4.3.6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公共交通发展第41-42页
        4.3.7 为新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级石油化工密集的工业园区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研究--以陕北安塞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政策执行视角的杭州市机动车额度调控政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