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H市T旗农村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T旗农村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 第12-20页 |
(一)T旗农村犯罪现状 | 第12-17页 |
1.危险驾驶类犯罪案件高发 | 第12-13页 |
2.交通肇事案件高发 | 第13页 |
3.故意伤害案件以轻伤害为主 | 第13-14页 |
4.侵财类案件以盗窃案为主 | 第14-15页 |
5.涉毒案件数量稳定下降且呈现新的犯罪特点 | 第15页 |
6.个别农村赌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 第15-16页 |
7.未成年人犯罪少有发生 | 第16页 |
8.转型期新的社会问题引发的犯罪突显 | 第16-17页 |
(二)T旗农村犯罪的特征 | 第17-20页 |
1.犯罪主体的特征 | 第17-18页 |
2.组织形式特征 | 第18页 |
3.犯罪行为特征 | 第18-20页 |
二、T旗农村犯罪的成因分析 | 第20-28页 |
(一)农村犯罪的社会原因 | 第20-25页 |
1.经济因素 | 第20-21页 |
2.土地问题 | 第21-22页 |
3.就业率低及就业保障不完善 | 第22页 |
4.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当下的农村社会 | 第22-23页 |
5.教育原因 | 第23页 |
6.法制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23-24页 |
7.婚姻纠纷和家庭暴力 | 第24页 |
8.犯罪控制措施的不当 | 第24-25页 |
(二)犯罪个体原因 | 第25-27页 |
1.生理因素 | 第25-26页 |
2.心理因素 | 第26-27页 |
(三)自然因素 | 第27-28页 |
1.季节因素 | 第27页 |
2.地域因素 | 第27-28页 |
三、T旗农村犯罪的预防对策与治理措施 | 第28-34页 |
(一)发展农村经济 | 第28-29页 |
1.完善农业立法 | 第28页 |
2.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 第28页 |
3.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 | 第28-29页 |
4.政策措施调节城乡收入差距 | 第29页 |
(二)改善农村人文环境 | 第29-31页 |
1.创新普法工作方式 | 第29页 |
2.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 第29-30页 |
3.关注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保障 | 第30-31页 |
(三)优化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 第31-32页 |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第31页 |
2.大力发展村民自治 | 第31页 |
3.建立严密的治安防范机制 | 第31-32页 |
(四)立足农村实际发展教育 | 第32-33页 |
1.建立新农村教育体系 | 第32页 |
2.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进行辅导 | 第32-33页 |
(五)采取措施控制过量饮酒 | 第33-34页 |
1.抵制过量饮酒 | 第33页 |
2.广泛推行刺激精神的替代产品 | 第33页 |
3.对酒类的生产流通消费进行规范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