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空气压缩机的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及矢量控制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分类 | 第22-23页 |
2.2.1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 | 第22-23页 |
2.2.2 永磁同步电机分类 | 第23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 | 第23-27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2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 | 第24-26页 |
2.3.3 同步坐标系下的建模 | 第26-27页 |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7-30页 |
2.4.1 矢量控制基本方法 | 第27-28页 |
2.4.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算法研究及改进 | 第31-5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位置和速度估计算法 | 第31-35页 |
3.2.1 电流方程离散化 | 第31-32页 |
3.2.2 滑模观测器设计 | 第32-34页 |
3.2.3 位置和转速估计 | 第34-35页 |
3.3 初始位置定位方法 | 第35-37页 |
3.3.1 直流转矩预定位法 | 第36-37页 |
3.3.2 多脉冲电感辨识法 | 第37页 |
3.4 闭环过渡切换方法 | 第37-40页 |
3.4.1 加权系数修正方法 | 第38-39页 |
3.4.2 转矩-功角平衡方法 | 第39-40页 |
3.5 基于电流定位的定位方法改进 | 第40-49页 |
3.5.1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 第40-42页 |
3.5.2 中断嵌套采样方法 | 第42-47页 |
3.5.3 转子初始定位实验 | 第47-49页 |
3.6 基于连续负载的切换方法改进 | 第49-55页 |
3.6.1 闭环切换改进策略 | 第50-51页 |
3.6.2 最佳递减斜率确定 | 第51-53页 |
3.6.3 闭环切换响应实验 | 第53-55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应用于涡旋空压机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系统 | 第57-81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涡旋空压机结构与原理 | 第57-60页 |
4.2.1 结构特征 | 第57-59页 |
4.2.2 工作原理 | 第59-60页 |
4.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60-69页 |
4.3.1 整流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4.3.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2-66页 |
4.3.3 辅助电路设计 | 第66-69页 |
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9-74页 |
4.4.1 主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4.4.2 中断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4.4.3 外围程序设计 | 第72-74页 |
4.5 适用于车辆的环境实验 | 第74-80页 |
4.5.1 高低温实验 | 第74-77页 |
4.5.2 车辆振动实验 | 第77-78页 |
4.5.3 中性盐雾实验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多台空压机联动控制研究 | 第81-95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Modbus协议研究 | 第81-86页 |
5.2.1 Modbus协议概述 | 第81-82页 |
5.2.2 RTU消息帧传输 | 第82-83页 |
5.2.3 主/从站工作机制 | 第83-86页 |
5.3 空压机逻辑参数 | 第86-90页 |
5.3.1 空压机控制逻辑 | 第86-88页 |
5.3.2 空压机参数ID | 第88-90页 |
5.4 联动控制策略设计 | 第90-93页 |
5.4.1 联动要求分析 | 第90-91页 |
5.4.2 联动控制策略 | 第91-93页 |
5.5 联动控制实验 | 第93-9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5-97页 |
6.1 总结 | 第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