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重载车辆的动荷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车辆-路面耦合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水泥路面主要破坏形式及原因分析第15-23页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变形第15-17页
        2.1.1 路面错台第15-16页
        2.1.2 路面脱空唧泥第16-17页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第17-19页
        2.2.1 路面裂缝第17-18页
        2.2.2 路面板破碎第18页
        2.2.3 路面板角断裂第18-19页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第19-20页
        2.3.1 路面接缝剥落第19页
        2.3.2 路面接缝料损坏第19-20页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磨损第20-21页
        2.4.1 露骨病害第20-21页
        2.4.2 坑洞病害第21页
    2.5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对车辆动荷载影响分析第21-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车辆系统的振动模型分析第23-42页
    3.1 路面不平度概述第23页
    3.2 车辆振动原因第23-24页
    3.3 车辆荷载力学特性分析第24-27页
        3.3.1 静态荷载力学特性分析第24-26页
        3.3.2 动态荷载力学特性分析第26-27页
    3.4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理论第27-30页
    3.5 车辆振动简化模型分析第30-37页
        3.5.1 建模方法第30-31页
        3.5.2 二自由度单轨模型第31-32页
        3.5.3 四自由度车辆模型第32-34页
        3.5.4 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第34-37页
    3.6 行驶车辆动荷载分析第37-41页
        3.6.1 典型重载车辆振动模型第37-38页
        3.6.2 四自由度双轴车辆振动模型分析及计算第38-39页
        3.6.3 车辆动荷载评价指标第39-41页
    3.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2-59页
    4.1 理论基础第42-44页
        4.1.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42-43页
        4.1.2 ADAMS/Car建模基础第43-44页
    4.2 模型参数和样机技术参数的获取第44-46页
        4.2.1 模型参数的获取方法第44-46页
        4.2.2 样机模型的主要技术参数第46页
    4.3 整车系统建模流程第46-47页
    4.4 双轴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7-58页
        4.4.1 车辆模型坐标系第47-48页
        4.4.2 车架的建模第48页
        4.4.3 钢板弹簧的建模第48-49页
        4.4.4 前悬架模型的建模第49-52页
        4.4.5 后悬架模型的建模第52-53页
        4.4.6 转向系的建模第53-54页
        4.4.7 发动机的建模第54-55页
        4.4.8 轮胎的建模第55-57页
        4.4.9 整车仿真模型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重载车辆动荷载分析第59-86页
    5.1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模型第59-62页
        5.1.1 错台路面模型第59-60页
        5.1.2 凹坑路面模型第60-61页
        5.1.3 控制文件的编写第61-62页
    5.2 整车仿真步骤第62-63页
    5.3 双轴重载车辆动荷载仿真第63-80页
        5.3.1 不同错台高度下车辆动荷载第63-65页
        5.3.2 不同凹坑深度下车辆动荷载第65-66页
        5.3.3 不同车速不同路况下车辆动荷载第66-73页
        5.3.4 不同载重不同路况下车辆动荷载第73-80页
    5.4 仿真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第80-85页
        5.4.1 错台高度对车辆动荷载影响分析第80-81页
        5.4.2 凹坑深度对车辆动荷载影响分析第81-82页
        5.4.3 不同车速不同路况对车辆动荷载影响分析第82-84页
        5.4.4 不同载重不同路况对车辆动荷载影响分析第84-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86-87页
    6.2 研究展望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下一篇:数字化面波仪在洞穴探测中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