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太阳大气简介 | 第9-11页 |
1.2 太阳风探测简介 | 第11-20页 |
1.2.1 内日球层探测 | 第12-13页 |
1.2.2 外日球层探测 | 第13-16页 |
1.2.3 1AU附近的太空探测 | 第16-17页 |
1.2.4 太阳风的主要观测事实总结 | 第17-20页 |
1.3 太阳风理论研究简介 | 第20-25页 |
1.3.1 太阳风理论模型简介 | 第20-23页 |
1.3.2 太阳风湍流研究简介 | 第23-25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31页 |
1.4.1 问题的提出 | 第26-29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一种全新的太阳风等离子体分类方法 | 第31-51页 |
2.1 简介 | 第31-37页 |
2.1.1 太阳风中的等离子体种类 | 第31-34页 |
2.1.2 太阳风的分类的重要意义 | 第34页 |
2.1.3 现有的太阳风分类方法 | 第34-37页 |
2.1.4 本文的工作 | 第37页 |
2.2 全新太阳风分类方案(3个参数4种类型)的研究 | 第37-49页 |
2.2.1 搜集理想事件列表 | 第37-39页 |
2.2.2 太阳风等离子体分类方法(3个参数,4种类型) | 第39-49页 |
2.3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1AU处四种太阳风等离子体的性质 | 第51-77页 |
3.1 引言 | 第51-53页 |
3.2 其它太阳风分类方案用到的太阳风属性 | 第53-57页 |
3.3 四种等离子体的α/P、铁氧比、β值和磁场扰动性质 | 第57-59页 |
3.4 与地球有关的性质 | 第59-60页 |
3.5 四种等离子体的出现频率 | 第60-74页 |
3.6 小结 | 第74-77页 |
3.6.1 第四种等离子体:磁场扇区极性反转区域产生的等离子体 | 第74页 |
3.6.2 不同种类等离子体的性质 | 第74-75页 |
3.6.3 S_p,S_α,O~(7+)/O~(6+)和C~(6+)/C~(5+)之间的关系 | 第75页 |
3.6.4 地球附近的出现频率 | 第75-77页 |
第四章 1AU处的太阳风磁场角度分布研究 | 第77-89页 |
4.1 简介 | 第77-79页 |
4.2 数据选择和分析 | 第79-87页 |
4.2.1 研究数据的选取 | 第79-80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80-87页 |
4.3 小结和讨论 | 第87-89页 |
4.3.1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4.3.2 本章讨论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7页 |
5.1 总结 | 第89-90页 |
5.2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90-91页 |
5.3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 第91-97页 |
5.3.1 存在的问题 | 第91-92页 |
5.3.2 未来的展望 | 第92-97页 |
附录 | 第97-101页 |
1 分类算法(矢量形式) | 第97-98页 |
2 磁云列表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5页 |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作者简介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