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JavaScript的恶意网页异常检测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4-24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2.1 Web站点安全现状第16-17页
        1.2.2 恶意网页对用户终端产生的安全威胁第17-19页
        1.2.3 研究意义第19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第19-23页
        1.3.1 轻量级的恶意网页异常检测方法第19-21页
        1.3.2 混淆Drive-by-Download攻击检测第21-22页
        1.3.3 混淆恶意JavaScript付码自动化反混淆第22-23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23-24页
2 恶意网页攻击技术与检测方法第24-40页
    2.1 恶意网页第24页
    2.2 JAVASCRIPT第24-27页
        2.2.1 JavaScript代码特性第24-26页
        2.2.2 Web 浏览器安全策略第26-27页
    2.3 恶意网页攻击途径第27-30页
        2.3.1 浏览器或浏览器插件第28页
        2.3.2 社交网络第28页
        2.3.3 电子邮件第28-29页
        2.3.4 存在安全漏洞的良性网站第29页
        2.3.5 搜索引擎 162.4 恶意网页攻击技术第29-30页
    2.4 意网页攻击技术第30-32页
        2.4.1 Iframe攻击第30页
        2.4.2 重定向(Redirection)攻击第30页
        2.4.3 Drive-by-Download攻击第30-31页
        2.4.4 XSS (Cross Site Scripting)攻击第31-32页
        2.4.5 混淆代码攻击第32页
    2.5 恶意网页检测方法第32-34页
    2.6 恶意网页异常检测方法第34-35页
        2.6.1 有监督异常检测(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第34-35页
        2.6.2 半监督异常检测(Semi-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第35页
        2.6.3 无监督异常检测(Un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第35页
    2.7 异常检测方法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第35-38页
        2.7.1 恶意网页异常检测方法的基本流程第36页
        2.7.2 异常检测系统的基本框架第36-38页
    2.8 恶意网页特征分析方法第38-39页
        2.8.1 静态分析第38页
        2.8.2 动态分析第38-39页
    2.9 恶意网页异常检测效果的评价指标第39页
    2.10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 基于JavaScript的恶意网页轻量级异常检测第40-58页
    3.1 相关工作第40-41页
    3.2 典型恶意JAVASCRIPT代码静态行为特征分析第41-43页
    3.3 JAVASCRIPT代码特征提取和检测系统实现第43-47页
        3.3.1 特征提取第43-46页
        3.3.2 检测系统第46-47页
    3.4 实验和结果分析第47-57页
        3.4.1 数据收集第47-48页
        3.4.2 检测算法第48-51页
        3.4.3 实验结果第51-57页
    3.5 结论第57-58页
4 混淆Drive-by-Download攻击的异常检测第58-84页
    4.1 相关工作第58-60页
    4.2 DRIVE-BY-DOWNLOAD攻击行为特征分析第60-75页
        4.2.1 典型Drive-by-Download攻击行为流程第60-61页
        4.2.2 Drive-by-Download攻击行为特征第61-73页
        4.2.3 动态特征的形式化定义及其检测模型第73页
        4.2.4 变量劫持第73-75页
    4.3 检测系统第75-77页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7-82页
        4.4.1 实验数据第77页
        4.4.2 实验结果第77-78页
        4.4.3 实验结果分析第78-82页
    4.5 结论第82-84页
5 混淆JavaScript代码的自动化反混淆第84-110页
    5.1 相关工作第85-87页
    5.2 混淆恶意代码检测与反混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分析第87-89页
        5.2.1 混淆恶意代码检测面临的问题与分析第87-88页
        5.2.2 混淆恶意代码反混淆面临的问题与分析第88-89页
    5.3 与安全相关的策略和API分析第89-90页
        5.3.1 当前与JavaScript相关安全策略存在的问题第89-90页
        5.3.2 与安全相关的DOM方法及JavaScript函数分析第90页
    5.4 混淆恶意代码的特征分析与特征提取第90-95页
        5.4.1 常见混淆技术产生的湿淆代码特征分析与提取第90-93页
        5.4.2 常见混淆工具产生的混淆代码特征分析与提取第93-95页
    5.5 检测与反混淆方法及原型系统设计第95-100页
        5.5.1 检测混淆的方法第95-97页
        5.5.2 反混淆方法第97-99页
        5.5.3 反混淆效果度量模型第99-100页
    5.6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0-108页
        5.6.1 实验数据和结果第100-102页
        5.6.2 与相关工作检测与反混淆结果对比第102-106页
        5.6.3 与传统安全工具检测混淆恶意代码的结果对比第106-107页
        5.6.4 实验结果分析第107-108页
    5.7 结论第108-110页
6 结论第110-114页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第110-112页
    6.2 未来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2-12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卓应用程序若干典型特征刻画及其恶意行为检测方法
下一篇:蛋白质功能模块发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