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V2V条件下的车辆队列跟驰行为建模与仿真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理论意义第9-11页
    1.2 跟驰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3-16页
第二章 V2V条件下的车辆队列跟驰行为建模第16-39页
    2.1 V2V跟驰模型建模理论基础第16-21页
        2.1.1 V2V车-车通信技术研究第16-19页
        2.1.2 V2V车辆跟驰场景分析第19-21页
    2.2 传统跟驰模型理论回顾及仿真第21-32页
        2.2.1 Newell跟驰模型第21-25页
        2.2.2 Bando(OV)跟驰模型第25-29页
        2.2.3 FVD跟驰模型第29-31页
        2.2.4 传统跟驰模型对比分析第31-32页
    2.3 V2V条件下车辆跟驰模型数学建模第32-37页
        2.3.1 V2V车-车通信技术对交通流的影响第32-33页
        2.3.2 改进Newell模型的V2V车辆跟驰模型建立第33-35页
        2.3.3 改进FVD模型的V2V车辆跟驰模型建立第35-36页
        2.3.4 参数α的不同取值分析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V2V条件下车辆跟驰模型线性稳定性分析第39-50页
    3.1 线性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第39页
    3.2 两种V2V跟驰模型的中性稳定条件第39-47页
        3.2.1 两种V2V跟驰模型中性稳定条件的推导第39-41页
        3.2.2 两种V2V跟驰模型中性稳定条件分析第41-44页
        3.2.3 改进Newell模型的V2V模型与Newell模型的中性稳定线对比第44-45页
        3.2.4 改进FVD模型的V2V模型与FVD模型的中性稳定线对比第45-47页
    3.3 迟滞回环曲线第47-49页
        3.3.1 改进Newell模型的V2V模型的迟滞回环曲线第47-48页
        3.3.2 改进FVD模型的V2V模型的迟滞回环曲线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V2V模型敏感性分析以及非线性密度波第50-56页
    4.1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0-52页
        4.1.1 交通流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必要性第50页
        4.1.2 不同参数α和T取值下的V2V模型敏感性分析第50-52页
    4.2 非线性密度波第52-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V2V典型交通场景下仿真实现与对比分析第56-68页
    5.1 仿真实验平台简介第56-62页
        5.1.1 交通仿真工具箱原理分析第56-59页
        5.1.2 交通仿真工具箱参数配置第59页
        5.1.3 头车正弦波运动案例分析第59-61页
        5.1.4 交通动画显示过程原理分析第61-62页
    5.2 V2V车辆队列运行过程中三种情形数值模拟第62-67页
        5.2.1 V2V条件下车辆加速起步过程仿真分析第62-64页
        5.2.2 V2V条件下车辆减速刹车过程仿真分析第64-66页
        5.2.3 V2V条件下车辆意外事件扰动过程仿真分析第66-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页
    技术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公路滑坡规模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