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爆裂特征统计分析与爆裂模型的建立 | 第25-43页 |
2.1 混凝土爆裂机理研究 | 第25-27页 |
2.1.1 混凝土高温爆裂理论 | 第25-26页 |
2.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2.2 PC箱梁爆裂指标的建立 | 第27-31页 |
2.2.1 混凝土爆裂的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2.2.2 火灾下混凝土桥梁的爆裂现象 | 第28-29页 |
2.2.3 爆裂三级指标的建立 | 第29-31页 |
2.3 混凝土箱梁爆裂工况设计 | 第31-33页 |
2.4 混凝土箱梁爆裂模型的建立 | 第33-42页 |
2.4.1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2.4.2 材料的高温特性 | 第34-37页 |
2.4.3 精细化分析模型 | 第37-40页 |
2.4.4 温度场分析求解方法 | 第40-41页 |
2.4.5 热力耦合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温度场分析 | 第43-59页 |
3.1 火灾升温曲线的设定 | 第43-44页 |
3.2 温度测点布置 | 第44-46页 |
3.3 混凝土温度场分析 | 第46-51页 |
3.3.1 混凝土温度分析 | 第46-48页 |
3.3.2 温度时程分析 | 第48-49页 |
3.3.3 温度突变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3.4 预应力钢束温度场分析 | 第51-54页 |
3.4.1 预应力钢束的温度分布 | 第51-53页 |
3.4.2 预应力钢束温度时程分析 | 第53-54页 |
3.5 普通钢筋温度场分析 | 第54-56页 |
3.5.1 普通钢筋的温度分析 | 第54-55页 |
3.5.2 普通钢筋的温度时程分析 | 第55-56页 |
3.6 截面温度梯度分析 | 第56-58页 |
3.7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下PC箱梁的预应力损失分析 | 第59-77页 |
4.1 火灾下预应力损失原因分析 | 第59页 |
4.2 预应力损失计算工况设计 | 第59页 |
4.3 预应力损失计算原理 | 第59-60页 |
4.4 火灾下预应力钢束的蠕变损失 | 第60页 |
4.5 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下PC箱梁的烧损计算 | 第60-67页 |
4.5.1 混凝土的烧损计算 | 第61-66页 |
4.5.2 热膨胀系数的变化分析 | 第66-67页 |
4.6 预应力损失时程分析 | 第67-73页 |
4.7 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的PC箱梁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 第73-75页 |
4.8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考虑高温爆裂的箱梁抗弯性能衰变分析 | 第77-100页 |
5.1 基本假定 | 第77页 |
5.2 受力钢筋的烧损计算 | 第77-82页 |
5.2.1 预应力钢束的烧损计算 | 第77-80页 |
5.2.2 钢筋强度的折减 | 第80-82页 |
5.3 考虑混凝土高温爆裂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 第82-94页 |
5.3.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82-84页 |
5.3.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 第84-87页 |
5.3.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衰变规律研究 | 第87-89页 |
5.3.4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衰变公式的提出 | 第89-91页 |
5.3.5 安全指数分析 | 第91-94页 |
5.4 火灾全过程挠度时程分析 | 第94-97页 |
5.4.1 挠度工况的设定 | 第94页 |
5.4.2 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94-95页 |
5.4.3 非爆裂情况下箱梁的挠度分析 | 第95-96页 |
5.4.4 不同爆裂深度下箱梁的挠度分析 | 第96-97页 |
5.5 小结 | 第97-10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一、已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09页 |
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