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电能质量扰动概述 | 第11-14页 |
| 1.2.1 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 第11-12页 |
| 1.2.2 对电力用户产生的危害 | 第12页 |
| 1.2.3 电能质量扰动治理方法 | 第12-14页 |
| 1.3 柔性变模态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 混成系统控制理论研究概况与模型 | 第15-20页 |
| 1.4.1 混成系统控制理论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1.4.2 混成系统的模型概述 | 第17-20页 |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柔性变模态UPQC原理 | 第22-33页 |
| 2.1 柔性变模态UPQC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2.2 柔性变模态UPQC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 2.3 柔性变模态UPQC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 | 第25-32页 |
| 2.3.1 柔性变模态UPQC系统结构 | 第25页 |
| 2.3.2 柔性变模态UPQC数学建模 | 第25-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柔性变模态UPQC混成切换系统模型构建 | 第33-43页 |
| 3.1 混成切换系统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 3.1.1 混成切换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 第33-35页 |
| 3.1.2 混成切换系统的建模方法 | 第35-36页 |
| 3.2 柔性变模态UPQC的混成切换系统的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 3.3 柔性变模态UPQC工作过程的混成切换系统的模型构建 | 第38-42页 |
| 3.3.1 串联运行模式等效模型 | 第38-39页 |
| 3.3.2 并联运行模式等效模型 | 第39-41页 |
| 3.3.3 串并联运行模式等效模型 | 第41-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柔性变模态UPQC混成切换控制原理 | 第43-57页 |
| 4.1 柔性变模态UPQC混成切换控制系统模型构建 | 第43-44页 |
| 4.2 柔性变模态UPQC工作模态变换的混成切换控制原理 | 第44-51页 |
| 4.2.1 柔性变模态UPQC输出电压跟踪控制原理 | 第44-46页 |
| 4.2.2 柔性变模态UPQC输出电流跟踪控制原理 | 第46-47页 |
| 4.2.3 柔性变模态UPQC输出电流电压跟踪控制原理 | 第47-49页 |
| 4.2.4 基于混成切换系统指令信号产生原理 | 第49-51页 |
| 4.3 柔性变模态UPQC混成切换控制系统设计 | 第51-56页 |
| 4.3.1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1-55页 |
| 4.3.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5-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柔性变模态UPQC混成切换控制仿真 | 第57-63页 |
| 5.1 仿真软件平台 | 第57-58页 |
| 5.2 混成切换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58-59页 |
|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总结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情况) | 第72-73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项目和奖项)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