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政府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2 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2.1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客体、对象 | 第20-21页 |
2.3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3.1 知情权理论 | 第21-22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3.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 | 第24-35页 |
3.1 西安市各区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机构的设置情况 | 第24页 |
3.2 西安市各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 | 第24-25页 |
3.2.1 各县级政府的信息公开规定 | 第24页 |
3.2.2 各县级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审查制度 | 第24-25页 |
3.2.3 各县级政府的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制度 | 第25页 |
3.3 西安市各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情况调查 | 第25-30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情况和发放情况 | 第25-26页 |
3.3.2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 第26-27页 |
3.3.3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7-30页 |
3.4 西安市各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数量 | 第30-31页 |
3.5 西安市各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质量 | 第31-32页 |
3.6 西安市各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的运行情况 | 第32-33页 |
3.6.1 信息公开栏目的更新速度 | 第32页 |
3.6.2 信息公开栏目的明确指引性 | 第32-33页 |
3.6.3 信息公开的在线服务与政民互动 | 第33页 |
3.7 西安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取得的成效 | 第33-35页 |
3.7.1 规范了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工作 | 第33页 |
3.7.2 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性 | 第33-34页 |
3.7.3 提升了政府信息的发布及获取的效率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1.1 信息公开栏目设计规范性不够 | 第35页 |
4.1.2 信息更新的时效性较差 | 第35-36页 |
4.1.3 信息公开的内容资源分布不均 | 第36-37页 |
4.1.4 政民互动不足反馈不及时 | 第37页 |
4.1.5 民众参与度低 | 第37-38页 |
4.2 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4.2.1 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2 政府的信息公开顶层设计不足 | 第39页 |
4.2.3 缺乏科学的信息分类组织的能力 | 第39-40页 |
4.2.4 监督制度不健全 | 第40-41页 |
4.2.5 缺乏完善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估体系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借鉴 | 第42-46页 |
5.1 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经验 | 第42-43页 |
5.2 仪征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经验 | 第43-44页 |
5.3 所获得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完善西安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46-51页 |
6.1 转变意识观念 | 第46-47页 |
6.1.1 转变县级政府观念 | 第46页 |
6.1.2 转变公众观念 | 第46-47页 |
6.2 做好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顶层设计 | 第47页 |
6.3 强化信息构建与组织分类 | 第47-48页 |
6.4 完善信息公开监督制度 | 第48-49页 |
6.5 强化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绩效评估 | 第49-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附件1 调查问卷 | 第58-62页 |
附件2 访问提纲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