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详细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二次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3-18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简述 | 第13-15页 |
1.2.2 钠离子电池简述 | 第15-18页 |
1.3 负极材料概述 | 第18-23页 |
1.3.1 负极材料对电池体系影响 | 第18-19页 |
1.3.2 负极材料的储能机制 | 第19-23页 |
1.4 高性能储锂/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4.1 钼基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23-26页 |
1.4.2 锑基负极材料 | 第26-2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高性能储能负极材料Ag_2Mo_2O_7的研究 | 第31-45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33页 |
2.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3.1 结构与形貌的分析 | 第34-36页 |
2.3.2 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 | 第36-40页 |
2.3.3 储锂机制的研究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高性能储能负极材料Ti_3C_2T_x@Sb的研究 | 第45-64页 |
3.1 前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3.2.1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48页 |
3.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3.3.1 结构与形貌的分析 | 第48-55页 |
3.3.2 电化学储钠性能的研究 | 第55-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