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里阿尼人物画的风格源流探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范围与概念厘定 | 第9-10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莫迪里阿尼生平与艺术历程 | 第14-22页 |
第一节 里窝那时期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意大利游艺之旅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巴黎时期 | 第17-22页 |
一、蒙马特高地与蒙帕纳斯 | 第17-18页 |
二、风起云涌的艺术流派 | 第18页 |
三、莫迪里阿尼其人其事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现代观念对莫迪里阿尼人物画风格的影响 | 第22-41页 |
第一节 现代观念的来源及其影响 | 第22-25页 |
一、现代观念的背景 | 第22-23页 |
二、来自浪漫主义的传统 | 第23-24页 |
三、现代艺术的特征与影响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人物画中“身”与“心”的创新 | 第25-29页 |
一、象征主义的源起 | 第25-26页 |
二、“悲伤”裸体造型的源流 | 第26-27页 |
三、莫迪里阿尼的“心灵”之窗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平面性与线条美的运用 | 第29-32页 |
一、绘画平面性的早期探索 | 第29页 |
二、人物画平面性的表现 | 第29-30页 |
三、劳特雷克的线条美 | 第30-32页 |
第四节 来自塞尚与立体主义的形体改造 | 第32-36页 |
一、塞尚现代观念的启示 | 第32-33页 |
二、《里窝那乞丐》——形与色的初步探索 | 第33-34页 |
三、立体主义的创作观 | 第34-35页 |
四、《新郎和新娘》的形体改造 | 第35-36页 |
第五节 莫迪里阿尼与布朗库西 | 第36-41页 |
一、现代雕塑的“破”与“立” | 第36-39页 |
二、两人现代观念的“合”与“离”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原始美学对莫迪里阿尼人物画风格的影响 | 第41-52页 |
第一节 非洲木雕与欧洲雕塑 | 第41-43页 |
一、非洲艺术的出现 | 第41-42页 |
二、不同审美观念的对比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非洲木雕人物的形体改造 | 第43-47页 |
一、心形式 | 第43-44页 |
二、凹曲式 | 第44页 |
三、集中式 | 第44-46页 |
四、拉长式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对原始美术色彩的沿用 | 第47-52页 |
一、原始色彩的象征意义 | 第47-48页 |
二、先锋派绘画中的原始色彩 | 第48-50页 |
三、莫迪里阿尼人物画的原始色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古典传统对莫迪里阿尼人物画风格的影响 | 第52-66页 |
第一节 来自古埃及艺术中的神秘性 | 第52-55页 |
一、自然主义雕塑 | 第52-53页 |
二、荷鲁斯之眼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古希腊艺术孕育的古典美 | 第55-58页 |
一、古希腊女像柱 | 第55-57页 |
二、“古典”式人体曲线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唯美主义的人物画传统 | 第58-60页 |
一、古典美的确立与发展 | 第58-59页 |
二、莫迪里阿尼的维纳斯 | 第59-60页 |
第四节 对样式主义人物画的发展 | 第60-66页 |
一、样式主义——《长颈圣母》 | 第60-62页 |
二、《安娜·阿赫玛托娃》 | 第62-63页 |
三、尼斯之光——古典美的升华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图录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