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政策性金融的定义 | 第9-11页 |
1.1.2 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页 |
1.5 本文研究视角 | 第14-1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 第16-23页 |
2.1 我国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所面对的困境 | 第16-19页 |
2.2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政策性金融支持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传统方式下集约使用政策性金融资源的弊端 | 第23-28页 |
3.1 传统方式下集约使用政策性金融资源协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案例简析 | 第23-25页 |
3.2 政策性金融资源的传统集约使用方式与世贸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相背离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盈利——政策性金融资源集约使用协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 | 第28-44页 |
4.1 政策性银行盈利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4.2 利率的非固化是实现政策性银行功能的一个先决条件 | 第29-30页 |
4.3 国际主流贷款定价方式阐述 | 第30-34页 |
4.3.1 成本加总定价模型 | 第31-32页 |
4.3.2 价格领导定价模型 | 第32-33页 |
4.3.3 成本—收益定价模型 | 第33-34页 |
4.3.4 客户盈利能力定价模型 | 第34页 |
4.4 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概况 | 第34-37页 |
4.4.1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 | 第35页 |
4.4.2 欧洲投资银行 | 第35-36页 |
4.4.3 美国进出口银行 | 第36-37页 |
4.5 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概况 | 第37-43页 |
4.5.1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第37-38页 |
4.5.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第38-39页 |
4.5.3 中国进出口银行 | 第39-41页 |
4.5.4 国家开发银行 | 第41-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集约使用政策性金融资源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 第44-52页 |
5.1 综合服务平台自身应具备的功能 | 第44-49页 |
5.2 综合服务平台的运营分析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政策性金融协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顺德案例分析 | 第52-61页 |
6.1 样本的选取 | 第52-54页 |
6.2 商业性金融机构协助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 第54-56页 |
6.3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助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 第56-58页 |
6.4 顺德整体机电外贸企业的案例分析 | 第58-59页 |
6.5 综合技术服务平台正的外部性 | 第59-6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附录1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