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电厂烟气活性焦脱硫规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SO_2性质和危害第10-11页
        1.2.1 SO_2性质第10页
        1.2.2 SO_2危害第10-11页
    1.3 SO_2的控制第11-15页
        1.3.1 湿法脱硫第11-13页
        1.3.2 半干法脱硫第13页
        1.3.3 干法脱硫第13-15页
    1.4 活性焦制备及吸附法脱硫工艺第15-19页
        1.4.1 活性焦制备第15-16页
        1.4.2 活性焦(炭)脱硫的应用第16-18页
        1.4.3 活性焦(炭)烟气脱硫研究进展第18-19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0-31页
    2.1 实验装置第20-22页
        2.1.1 制焦实验装置第20-21页
        2.1.2 脱硫实验装置第21-22页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2-23页
        2.2.1 实验药品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3 分析测试方法第23-27页
        2.3.1 脱硫性能指标的测定第23-24页
        2.3.2 工业分析第24-25页
        2.3.3 活性焦表面酸碱官能团的测定第25-27页
        2.3.4 活性焦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27页
    2.4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27-29页
        2.4.1 工业分析结果第27页
        2.4.2 表面官能团分析结果第27-28页
        2.4.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结果分析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工艺条件对活性焦脱硫规律的影响第31-40页
    3.1 粒径的影响第31-32页
    3.2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32-33页
    3.3 停留时间的影响第33-34页
    3.4 烟气各组分浓度的影响第34-39页
        3.4.1 初始二氧化硫浓度的影响第34-36页
        3.4.2 氧气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4.3 水蒸气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4.4 烟气组成的影响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活性焦改性及再生性能研究第40-48页
    4.1 改性活性焦制备第40-41页
        4.1.1 硝酸改性活性焦第40页
        4.1.2 碱性改性活性焦第40页
        4.1.3 硝酸盐改性活性焦第40-41页
    4.2 改性活性焦脱硫性能研究第41-44页
        4.2.1 硝酸改性活性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4.2.2 KOH改性活性焦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4.2.3 硝酸盐改性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4.3 活性焦再生性能研究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结论第48-49页
    5.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浓度汽车涂装废水处理药剂的选择及经济性评价
下一篇:粪肠球菌对大鼠根尖周炎NF-κB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