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6-13页 |
一、关于冥契主义 | 第6-9页 |
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主导下的人类文化危机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现状与相关文献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辩证法概论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辩证法概论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老庄对辩证法的发见 | 第15-17页 |
一、感觉世界与自然界的辩证规律 | 第15-16页 |
二、价值世界的辩证规律 | 第16页 |
三、概念世界的辩证规律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老庄对辩证法的态度 | 第17-21页 |
一、取 | 第17-18页 |
二、舍 | 第18-19页 |
三、不取不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理性的本质与局限 | 第21-43页 |
第一节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辩证法的本质 | 第21-31页 |
一、康德的观点:理性能力两种误用造成的辩证法 | 第21-24页 |
二、佛教量论与黑格尔的进步——由概念所唤醒的表象固有的内在否定性产生辩证法 | 第24-26页 |
三、老庄的观点 | 第26-31页 |
第二节 理性的本质与局限 | 第31-43页 |
一、老庄对理性局限的断语 | 第32页 |
二、从二律背反看老庄论理性的局限 | 第32-36页 |
三、从量论看老庄论理性的局限 | 第36-43页 |
第三章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 第43-77页 |
第一节 何以可用现象学研究老庄? | 第43-47页 |
一、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面向事物本身 | 第44-45页 |
二、虚而待物——自然观点的悬置 | 第45-46页 |
三、万物与我为一——纯粹意识 | 第46页 |
四、道无逃乎物——内在超越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去往存在的路上——海德格尔思想概述 | 第47-51页 |
第三节 什么是冥契 | 第51-55页 |
一、冥契与现量 | 第53-54页 |
二、冥契与缘发生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冥契的原理 | 第55-59页 |
第四节 冥契的意义 | 第59-7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59-62页 |
二、对于现世的意义 | 第62-72页 |
第五节 老庄哲学的神秘性与公开性 | 第72-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