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核学习方法及两种化工过程 | 第14-23页 |
| 2.1 核学习方法简介 | 第14-16页 |
| 2.2 pH酸碱中和过程 | 第16-21页 |
| 2.2.1 弱酸强碱中和过程 | 第16-18页 |
| 2.2.2 强酸强碱中和过程 | 第18-19页 |
| 2.2.3 双输出中和过程 | 第19-21页 |
| 2.3 CSTR过程 | 第21-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 3 KPLS方法在化工过程辨识中的应用 | 第23-37页 |
| 3.1 PLS方法 | 第23-25页 |
| 3.2 KPLS方法 | 第25-27页 |
| 3.3 基于KPLS方法的化工过程辨识 | 第27-36页 |
| 3.3.1 基于KPLS方法的pH酸碱中和过程辨识 | 第27-35页 |
| 3.3.2 基于KPLS方法的CSTR过程辨识 | 第35-36页 |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 4 KRLS方法在化工过程辨识中的应用 | 第37-53页 |
| 4.1 RLS方法 | 第37-39页 |
| 4.2 基于ALD的稀疏化准则 | 第39-40页 |
| 4.3 KRLS方法 | 第40-43页 |
| 4.4 基于KRLS方法的化工过程辨识 | 第43-51页 |
| 4.4.1 基于KRLS方法的pH酸碱中和过程辨识 | 第44-50页 |
| 4.4.2 基于KRLS方法的CSTR过程辨识 | 第50-51页 |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