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7页 |
1.2.1 NO_3~--N与NH_4~+-N的营养特点 | 第8-9页 |
1.2.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植物的影响 | 第9-13页 |
1.2.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豆科植物的影响 | 第13-16页 |
1.2.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 第16-17页 |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2.1.1 供试紫花苜蓿品种 | 第17页 |
2.1.2 供试根瘤菌菌株 | 第17页 |
2.1.3 培养基与营养液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粗砂处理 | 第17页 |
2.2.2 种子处理 | 第17-18页 |
2.2.3 菌株培养 | 第18页 |
2.2.4 取样方法 | 第18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9-22页 |
2.4.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2.4.2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3 根系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2.4.4 营养指标的测定 | 第20-21页 |
2.4.5 结瘤固氮及氮利用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3.1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22-24页 |
3.1.1 NO_3~--N/NH_4~+-N配比对株高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2 NO_3~--N/NH_4~+-N配比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页 |
3.1.3 NO_3~--N/NH_4~+-N配比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4-26页 |
3.2.1 NO_3~--N/NH_4~+-N配比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NO_3~--N/NH_4~+-N配比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根系特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1 NO_3~--N/NH_4~+-N配比对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 第26页 |
3.3.2 NO_3~--N/NH_4~+-N配比对根表面积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NO_3~--N/NH_4~+-N配比对根体积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4 NO_3~--N/NH_4~+-N配比对根平均直径的影响 | 第28页 |
3.4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及氮代谢的影响 | 第28-34页 |
3.4.1 NO_3~--N/NH_4~+-N配比对根瘤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2 NO_3~--N/NH_4~+-N配比对根瘤重的影响 | 第29页 |
3.4.3 NO_3~--N/NH_4~+-N配比对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4 NO_3~--N/NH_4~+-N配比对NO3--N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5 NO_3~--N/NH_4~+-N配比对NH4+-N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6 NO_3~--N/NH_4~+-N配比对硝酸还原酶(NR)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7 NO_3~--N/NH_4~+-N配比对谷氨酰胺合酶(GS)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34-42页 |
3.5.1 NO3--N/ NH4+-N配比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2 NO3--N/ NH4+-N配比对蛋白总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3 NO3--N/ NH4+-N配比对NDF和ADF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4NO3--N/ NH4+-N配比对相对饲用价值(RFV)的影响 | 第37页 |
3.5.5 NO3--N/ NH4+-N配比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42页 |
4 讨论 | 第42-48页 |
4.1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及氮利用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NO3--N/ NH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