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氮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 第8-13页 |
1.1.1 氮素在植物中的吸收和代谢 | 第9-10页 |
1.1.2 影响植物氮素吸收的因素 | 第10-11页 |
1.1.3 氮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页 |
1.1.4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5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作物氮、磷、钾矿物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3.1 供试品种 | 第16页 |
2.3.2 供试肥料 | 第16页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6-18页 |
2.4.1 生长指标测定 | 第16-17页 |
2.4.2 产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4.3 品质指标测定 | 第17页 |
2.4.4 娃娃菜植株中氮磷钾的测定 | 第17页 |
2.4.5 娃娃菜体内干物质的测定 | 第17-18页 |
2.4.6 土壤养分的测定 | 第18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3.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生长的影响 | 第19-21页 |
3.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不同时期株幅和株高的影响 | 第19页 |
3.1.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19-20页 |
3.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品质的影响 | 第21-23页 |
3.2.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21页 |
3.2.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2页 |
3.2.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不同生育期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23页 |
3.3.2 不同氮素形态对娃娃菜不同生育期磷素吸收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3 氮素形态对娃娃菜不同时期钾素吸收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养分的影响 | 第25-29页 |
3.4.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硝态氮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铵态氮的影响 | 第26页 |
3.4.3 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碱解氮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有效磷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速效钾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29-34页 |
4.1 讨论 | 第29-32页 |
4.1.1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4.1.2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产量的影响 | 第30页 |
4.1.3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品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4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娃娃菜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 第31页 |
4.1.5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 0~20cm土壤不同时期养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导师简介 | 第42-43页 |